分节阅读 50(2 / 2)

这柄祭炼了十五年的天子帝剑,不再是其所有。

“怎么回事”

众人莫名看去,就见中兴剑突然绽放赤芒,剑身上浮现出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王道霸道,红尘万象。

如此堂皇大气,威凌苍生,虽然品阶没有提升,却真正有了一丝帝王统御万方的威严。

然后

这柄剑就飞入了顾承手中。

“天子帝剑易主”

皇族彻底哗然。

自汉立国以来,代代帝皇炼剑,从未有此事发生

由太祖、汉武、光武帝王三剑,炼化中兴,交予大皇子,又预兆了什么

灵帝昏庸,不足以为皇

平原王立刻跪下,朗声道:“陛下,帝王绍基垂统,长治久安,必建元立储。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大皇子颖慧天然,炎龙所属,仁信恩威,怀服众心,当正位东宫”

“臣附议”

“臣附议”

过万皇族,绝不会没有私念,但止戈台本就有万众一心的效果,再加上灵帝宠信宦官,十常侍气焰滔天,连皇族都深受其害,可谓人心尽失。

此刻当中兴被夺,最后一点可怜的威望也消失殆尽时,皇族终于表态,支持顾承上位。

眼见顾承右手握帝剑,左手持帝玺,上空炎龙俯瞰,灵帝脸上血色尽退,沉默了良久良久,从口中挤出一个字来:“可”

这字一出,顾承就是大汉的太子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

灵帝转身脚步蹒跚地离去,董太后哭嚎,被何后硬生生搀扶下去。

这一刻,中央平台上就剩下十常侍。

所有皇族冷冷地看了过来,除了张让还能勉强站立,赵忠郭胜等人已经倒在地上,如同一滩烂泥。

“殿下真要赶尽杀绝”

张让不愧是服侍桓灵二帝,久经风浪,到了这个地步,还能勉强保持冷静,做出一副谈判的姿态。

“开朝议政”

顾承却看都不看,长袖一拂,止戈台上陡然生出十座牢笼,将十常侍分别关押,向着朝贺议政之地的中德殿而去。

在场皇族有官职在身的,也一并腾云纵起,跟随太子。

“何苦鱼死网破鱼死网破啊”

张让终于色变,双手抓住灵光囚笼,拼命晃动。

他却不知,没有所谓的鱼死网破,只有以卵击石。

因为炎龙一授帝玺,便是信号,何进立动,号令禁军。

南北禁卫,赤龙螣蛇,四门禁军,苍龙朱雀玄武白虎,全部调动,如猛虎出闸,直扑十常侍府邸。

那里面,正有一万万豪仆列队,手持制式武器,身穿战盔战甲,严阵以待。

十常侍再权势滔天,也只是十人,他们之所以危害朝纲,祸乱天下,是因为一方面通过卖官鬻爵,编织出利益网,上下勾结,另一方面收敛钱财宝物,大肆招揽仆从,加以训练,兄弟亲友更是遍布各州,包揽大权。

洛阳城中,这三十万仆从就是帮凶,平日里狗仗人势,作威作福,激得民怨四起,不可收拾。

同样他们也是宦官势力的真正依仗,一旦狗急跳墙,冲击四方,造成的破坏比起先前黄巾细作可要大得多。

然而张让没想到,何进这次令行禁止,完美地执行了顾承的命令。

禁军的战力本就不是宦官仆从可比,此时动如雷霆,闪电出击,照面之间,冲霄军威就将仆役那外强中干的军势碾压撕裂。

何进更是一马当先,势不可挡,十常侍指定的统领纷纷被其斩于刀下,府邸内阵法刚要催动,城中的浑天地动阵激荡起神纹,直接镇压。

待得三十万仆从狼奔豕shi突,被禁军锁链镣铐,全部擒拿时,中德殿内,群臣齐聚。

熹平元年,灵帝令中常侍赵忠主持朝会,百官瞻望中宫,无一人肯进言。

十二年后的今日,群臣看着十常侍跪在台下,心头畅快的同时,望向立于人皇椅侧的太子,亦是心情复杂。

敬服忌惮,欣慰漠然,尽皆有之。

“殿下千秋,大汉万年”

但表面上,由三公正步升阶,恭贺齐呼,群臣祭拜,太子礼毕。

由于山河社稷印已由炎龙授予顾承,自然就不存在什么太子玺缓,天子帝剑悬于腰侧,更没有灵帝什么事,这日所有人都知道,大汉的皇权,已掌握在顾承手中。

同时,他也来到了新的战场。

刚刚礼毕,郎中张钧就迫不及待地扑出:“殿下,十常侍奸盗内帑tǎng,诬陷忠良,搜刮暴敛,荼毒生民,恶贯满盈,亟伸宪典,亦满门抄斩,悬头南郊,以谢百姓,再遣使者布告天下,不须师旅,则黄巾自消啊”

求推荐票

感谢书友“我在黑暗里走”“凤羽舞菲”“三清首席弟子”的打赏。

第十四章 以毒攻毒

“布告天下,黄巾自消”

顾承看着张钧。

覆水难收。

即便黄巾之乱是十常侍闯出的,乱既起,势难消。

这位忠心的老臣,是真不知这道理,还是故作糊涂

“三公以为如何”

他目光一转,望向位于最前的三位大臣

太尉袁逢,司空荀爽,司徒杨赐。

这三人分别出自汝南袁氏,颍川荀氏和弘农杨氏。

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如此位极人臣的三公,竟都是由天下八大世家之人担任,而十常侍即便大开党禁,都撼动不了他们的位置,只能选择忽视,可见其根基。

而这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在面对顾承垂询时,齐声道:“殿下英明神武,自有定夺,臣等附议”

同样是附议,皇族万众一心,群臣却是心口不一。

这在顾承预料之中。

见风使舵,明哲保身,向来是世家的特点。

在大世家子弟心中,齐家治国平天下,志向再远大,家族的利益也要摆在首位。

顾承没指望人人都忠肝义胆,他要用世家,不见得是天下八大世家,更不是现在站在朝堂上的老臣。

这些家伙个个宦海沉浮,暮气沉沉,想要振兴大汉,需要新一代朝气蓬勃的文臣武将。

这三公的下一代,倒也全是熟人,袁绍、袁术、荀彧xun yu、荀攸、杨彪、杨修

至于能不能用,用哪些,顾承心中早有计较,还看日后局势的发展。

此时言归正传,他俯瞰群臣,伸手一招,一位战战兢兢的内侍将一沓敕书端上。

不多不少,正好十本。

“张让,你觉得这是什么”

“老奴愿意做任何事,只求殿下饶老奴一命啊”

顾承看向十常侍之首,这被灵帝尊称为亚父的宦官已是面如死灰,连连磕头。

“殿下,万万不可啊”

眼见顾承还问话张让,群臣一阵骚动,张钧则是勃然变色,也拼命磕头:“十常侍不除,天下不平,黄巾之乱恐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