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莲开始的时候幸灾乐祸,后来,也被孔子的才学折服。
第332章 父武子文
开始的时候,众人都没有注意,子念与河莲跟孔子是什么关系
大家还以为,这两人是孔子的同伴。
后来才知道这两人是孔子的学生。
他们不仅是孔子的学生,还是会武功的人,是保护孔子的。
顿时让不少人惊诧起来
心想:孔丘何德何能能让两个跟他年龄差不多的人信服人家愿意跟随他保护他,并且认他做老师
子念、河莲的年龄与孔子也就相差几岁,从外表看上去,是差不多大的。
经过“考试”后,大家才真正地明白,子念与河莲两人为什么那么信服他了。不说人家同龄人信服他,就连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人都信服,是不是
“什么那两个小娃是丘儿的学生不可能吧”慎老第一次听说后,也是不敢相信。
后来见孔子果然不凡,慎老才改变态度的。
“好好他的父亲曾经武功、武力过人,德行天下我们这些世交,都受过他的恩惠好好一文一武好文在才德,有才有德就会有人相佐。好看来丘儿他注定在才德上出众了”
慎老夸奖起来。
这天并虎的后人那边还是没有消息,慎老就把孔子叫了过去,询问起来。
自从行了加冠礼后,孔子就从丘城镇宋掌柜的客栈搬了出来,住到慎老的家里来了。其他人,也都跟随着过来,住在慎老这边。
古代人不讲究住星级宾馆什么地,只要不住在外面就行,有一间屋就可以住人。
“丘儿不孔子你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呢”慎老问。
马上就要成亲了,你将来做什么职业呢还是继续做儒生,当吹鼓手,给别人办理丧事还是
慎老的意思很明显,是不希望孔子继续做儒生当吹鼓手的。因为他的父亲是士
再则侄儿孔子这么优秀,也不应该再从事儒生的职业。他是士,就应该从事符合士级身份的事业。
虽然从事儒生职业,孔子的收入很高。要是他带几个徒弟做帮手,收入就更高。可不管怎么说那不是一个士级身份的人从事的职业。
说真的当听说孔子以前是从事儒生事业,当吹鼓手,慎老的心里很难过。孔父是士,在鲁国是个有功之人。可到了他儿子手上,就沦落到这个地步了。
那个嫂夫人一切都是源于那个嫂夫人
嫂夫人太厉害了,他算是领教过了。
所以孔子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儒生职业,给别人办理丧事当个吹鼓手。
这一切都是嫂夫人逼迫的啊
可以想象自从孔父辞世后,孔子母子二人经历了多少苦难
慎老想起这些,都不由地对孔母敬重起来。兄长后续的这位“嫂夫人”,是个怎样地女子
她能够在丈夫死后独自把儿子抚养长大,并且培养出如此优秀地儿子,那是一位多么伟大地母亲
“我想当先生,教育学生,为国家培养人才”孔子答道。
当然这不是孔子的原话,是用现代语言翻译过来的。
“嗯好”慎老满意地点头道。
“可是在这个乱世中,又有几个能交得起学费呢能上学的人能有几人是不是丘儿我觉得你还是考虑一下,能否有入仕的机会,当个官吧以你的才学,当官是不成问题的你是士级身份。大周律法规定,士级身份是可以去当官的。所以周制规定了飨士选拔制度,专门选择士级人才”
听慎老说起飨士,孔子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下来。想想被阳虎赶出来并羞辱的事,他的心里还是有阴影的。
由此要想在鲁国出仕做官,可能有一定地难度。
在鲁国做官,必然要与季平子打交道。而阳虎是季平子家的家臣,自然是少不了与他产生交结。有阳虎这么一个人在鲁国做官,并且与他不时地有交结,可以想象人家一样继续拿捏你,找你的麻烦,制造麻烦,制造谣言来败坏你的名声,让你无法正常做官、生活。
在这种私人场面里,子念与河莲是不在现场的。要不然河莲一定又要胡说八道了。
孔子在季平子家飨士宴会上受辱的事,河莲是知道的。孔子在曲阜城内的那些流言蜚语,她都听说了。
以河莲那不成熟的脾性,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藏不住话的。
“丘想先开私学,教授学生。如果有机会出仕的话,我再出仕。”孔子低声说道。
“可是生源呢”
慎老问道:“你们鲁国的曲阜城就那么大,有多少生源呢有多少能上得起学的像季平子等三大家族,他们的子女是不会上你的私学的,他们自家就有先生。
而曲阜城就那么大,有多少人能上得起私学
还有你这么年轻,谁相信你的学识要让别人相信你,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先前考你,是因为你是自己人,是喜欢你,才考问你的而别人谁会这么直接呢所以别人知道你有没有学问,是需要时间的”
“丘不打算收多少学费”
“那你凭什么生活你你马上就要成亲了,你你是有家庭负担的人你必须养活妻子和子女的”
“我多收学生”
“那你打算收多少学生”慎老不敢相信地追问。
“我要普及教育,让所有想上学的人都能上学”
“你”
“我分类而教”
“分类而教”
“我让他们相互学习”
“相互学习”
“我让他们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
孔子把自己的所有想法,一一说了出来。
“你你你”慎老越听越是不敢相信。最后说道:“好丘儿我信你你能行我老了老了”
听完孔子的想法,慎老被深深地折服了。孔子的想法,让他找不出漏洞。应该是:他早已想好了,想了很久了,深思熟虑,不然不会如此完美。
你怀疑他没有收入,他说他多收学生。少收学费,多收学生,收入一样上来了。
你怀疑他人手不够,他说他分类、分时而教。还有学长教学弟,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第333章 孔子对办私学的设想
在那个时期,诸侯君王家是自己请先生单独教学,一对一教学。人家有钱、有权,有那个能力。
只是遗憾地是,诸侯君王家的子弟,一般都不爱学习。
因为他们只要承袭了诸侯君王的爵位,就可以拥有一切。他所要学的,不是全方位的知识,不是管理天下的知识。而是如何钻营,让自己承袭君位。
其他世袭贵族家庭情况也是一样,只要把那个法定承袭爵位的人搞1死,然后争取自己得到承袭的权利和条件,就不用学习知识了,让知识去见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