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9(2 / 2)

时间飞快,转眼到了鲁国的飨士日。

在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一再要求下,孔子决定再去季平子家一趟,参加飨士。再则季平子也给他发来了邀请贴。还有鲁昭公也希望他参加。

可此时的他,并不是很情愿,却又不得不情愿。

他不想出仕,再则还不知道能不能出仕

可是在开办私学上面,又没有多大地起色。

学生的人数没有增加,但也没有减少。还是那些人,都是本村的人,暂时还没有外村的人。都是本村那些四五岁左右的小娃,最大的也就阿毛。

本村人不完全是抱着送娃来上学的目的,主要还是想把娃送过来有个照应。用现代语言来讲,完全是把孔子家当成“幼儿园”、“托儿所”了。

外村的人也想送娃过来,可毕竟路远不方便。至于大一些的孩子,一般人家是不愿意让他们来念书的,能帮家里做些事,能减轻家庭负担。

没有办法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目光短浅。

没有新的生源是小,“孔子幼儿园”不能赢利有时还要赔钱。有好多人都把这里当成“免费寄养”了,他们口头上说以后补钱,可现在都要孔子挣钱垫。

虽然没有要他挣钱垫,都是方基石出钱垫的,可毕竟不是办法,你暂时手头上没有收入,就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孔子相信,都是乡里乡亲的,不会说话不算话,把娃扔在他家白吃白住,还另外要教他们念书。

就算是国家,也没有这种待遇啊

免学费还免生活费呢

其实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免费。

可以说是全程免费。

也有人感恩,等有了钱或者是有物了,都会象征性地送一些过来。也有一些人,好像就是为了占便宜,一毛不拔。

在教学方面,孔子已经有了经验。他在宋国的时候,教了一段时间的学生。

他以前对亓官氏说过他的设想,再多的学生他一个老师都可以教。先来的学生教后来的学生,聪明的学生教笨蛋的学生。学习,也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听老师讲课,而是有多种方法。不一定是由老师在课堂上教,在课外一样是教。

言传身教,处处都是教学

一些死记硬背的东东,是必须正儿八经地教的。而其他辅助思维的东东,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教。

现在孔子每天只负责教学生认生字、写字和思想道德教育。辅导方面,课外活动方面等等,都教给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了。

亓官氏肚子越来越大,不能做体力活了,不能做剧烈运动。但是看着孩子们还是可以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可以的

方基石的两个妾室,是“孔子幼儿园”的主要师资力量。孔子上课的时候,她们在一边帮忙。下课的时候,她们要负责孩子们的安全。中午的时间,她们还要做饭。

有了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孔子还是比较清闲的。他除了把持大纲外,细枝末节的事几乎都不要他过问。所以在三人的怂恿下,他才答应去参加飨士。

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职位做事,那更好那就把当官当成主要职业,把开办私学当成副业,主业、副业两不耽误。

他有时间就亲自来教学生,没有时间的话,就让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来代教。

总共也就十三个学生,正常情况下是九个学生。而“孔子幼儿园”的老师,就有四个人,等于是一个老师只带三个学生。

方忠、方恕两人没有算在内,算上他们两人,一共只有十五个学生。

所以孔子出仕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生活的逼迫面前,他不得不作出让步,向现实低头、向世俗低头。再则作为士,出仕也是必经之路。

士是要出来做官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办学,虽然没有赢利,没有收入,可孔子的名声还是在不知不觉间传了出来。

有人说孔子是穷疯了,才开办私学,办幼儿园的。也有人嘲笑他,说他傻,不赚钱的买卖你也做

也有一些人是感激,觉得孔丘帮了他们的大忙。如果没有孔丘开办的“幼儿园”,他们就要分一份心思出来照顾娃。这样地话,生活负担就更重。

也有一些人在心里偷笑,笑话孔丘傻比,不收学费还倒贴生活给别人带娃。真的是不是想出名想疯了

不管怎么说,在这一段时间里,孔丘的名字再次传了出来。沉寂了半年多的孔丘之名,又一次传了出来。

不应该是沉寂了一年多。孔子去宋国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

“你们还不知道他已经不是孔丘了他在宋国的时候,就被人称为子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孔丘在宋国是很出名的可在我们鲁国,就是因为他曾经是个儒生,给别人办理丧事吹喇叭的,才把名声搞得不好。其实我个人觉得,孔丘人还是可以的他有文化,他懂礼。与他打交道,你不要动心思的,他不会骗你的”

真正地儒家你可以放心,他们不会坑人。但是如果是披着儒家的外衣,那就坑你没商量了。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披着儒家的外衣,干着坑人的买卖。

披着羊皮的狼,专门去吃羊。

“孔丘以前的时候,还给季平子家演练过礼仪呢你们不知道听说齐国的大官要来,季平子想用最高级的礼仪来迎接,可鲁国的礼官不懂礼仪,只好把孔子给请去了。结果孔丘不知从哪里学来的礼仪给季平子家排演了一下,后来齐国的大官特别满意”

“孔丘本来就有才,是因为他长得像季平子家的家臣阳虎,才没有得到季平子的重用。不是季平子不用他,而是阳虎在背后使坏。”

“说句公道话,孔丘本来就是士他爹是士,这个无法否认是不是孔丘变成如今这样,只能说是因为他爹死得早。要是他爹还在的话,他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更不需要给死人吹喇叭了”

“对对对我赞同”

歪理也是理,臭名也是名

不管怎么说,孔子再次出名了。以前他是诚实做事,懂礼,给别人办理丧事吹喇叭出的名。现在他是靠创办“孔子幼儿园”而出的名。

本村的人为了感激孔丘,有人开始称孔丘为“孔子”了。在个别人的带头下,大家都跟着奉承,都称他为“孔子”。

当面大多数人都叫他“先生”或者是“孔老师”。

第411章 季平子见风使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