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是害怕,而是一切都是为未来的圣人着想,能不把事情搞大更好。搞大了,对谁都不好。
鲁昭公目前的实力不够,无法撼动季平子等家族。
季平子等人也不想背负历史的骂名,把事情做绝。他们还是要维持君王的面子的,不敢公然推翻鲁昭公的君权、君位。
孔子需要一份俸禄来养家糊口,作为创业的基础。只有这样他才能把私学办下去。
而他穿越过来的真正目的,大概就是上天派他来保护圣人的。
他并不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不成大器。
成大事者,当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认清别人、认清自己,才是大智
相反他不着急汇报,而鲁昭公却比他着急。
得知孔子当上了鲁国粮库的会计,鲁昭公就想见孔子一面,与孔子细说一番,交待一下。
他对孔子的印象很好,寄希望于他。可他毕竟是鲁国的国君,是不能随便见人的。没有一个正当地理由,你是不能随便见人的。不然会引发朝廷上各个势力的幕后猜测。
特别是敏感人物,你更不能随便召见。
当然你要是有实力,就不在乎别人的猜测。
可他是鲁昭公,是季氏家族扶持起来做的君王。所以更不能得罪季平子等人。
孔子不能见,那就见方基石吧
可是自从孔子上任后,方基石又“玩失踪”了。你都找不见他的人,更是无从相见了。
这天鲁昭公实在是憋不住了,又派人来看望方基石。结果遇见了方基石。
“鲁公想见你大神”大监小声地说道。
“好的”
等到大监走后,方基石才大摇大摆地进了鲁昭公的寝宫。
“啊呀你可算来了我的个天啦我的个眼睛都盼瞎了”鲁昭公见方基石来了,兴奋得没有半点君王的样子,扑上来抱住他。
“我也很想你”
“想我你就来啊”
“可我还有事啊”
“来来来坐坐坐”鲁昭公拉着方基石,往案几边走。两人好像久别的基佬,很是亲昵。
坐下后,两人的谈话很快就进入正题。
鲁昭公显得有些迫不及待,追问起孔子当国家粮库会计的情况。
作为鲁国的君王,他还是很想知道自己的国库里有多少存粮,以及国库中的货币储备情况的。
他有心做一个好君王,可他却无能为力。
一个被别人扶持起来的傀儡君王,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
“唉”方基石叹息了一声
见鲁昭公并不是那么昏君,还是想做一个好君王的,只是无奈没有权力。他的心里不由地为鲁昭公婉惜、叹惜却帮不上忙。
历史任何人都无法篡改的。
方基石就把孔子任职期间的事,说了一遍。
鲁昭公听了,先是往后一瘫,一副欲哭无泪地样子。不过片刻之后就坦然了
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培养出来的眼线已经告诉他了,只是他不是太相信。
还有他得到的有些消息,是季平子等人故意放出来的,目的就是提醒他、警告他:
你就是个逑毛、傀儡你不要把自己当成鲁国的君王,我让你下台你就得下台。让你做君王,那是我看得起你不是你命好
“我没有看错人孔子是个可信的人对他做得对”鲁昭公坐正了身子,说道。
“你可千万不要冲动”方基石劝道。
“冲动我呵呵”
鲁昭公苦笑道:“我还有冲动的脾气吗不我有冲动的能力吗我就是再气我也知道自己的实力,没有实力,我凭什么跟他们叫板”
“你就算有实力了,你还不能跟他们叫板你要团结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放松对你的警惕”
你要是处处都跟季平子等人作对,他们就会越来越压制你
要想让别人灭亡,就必须让别人强大
当别人的强大到瓦解、崩溃的时候,就是你发力的时候。
方基石就把老子中的一些理论,搬了出来。
什么以柔克刚啊什么水滴石穿啊什么哀兵必胜啊什么柔弱胜刚强啊
“我懂我懂谢谢谢谢”
见鲁昭公没有冲动,方基石才放心下来。
从鲁宫回来,他还是不放心,派人暗中观察鲁昭公的动向。
在鲁宫中,有不少护卫都是他培训出来的,几乎都是他的亲信。他要想打听一些消息,一问便知。
“我干尼玛”
方基石走后,鲁昭公还是无法抑制地破口大骂
尽管季平子等人与他都是一个老祖宗下来的。
干季平子等人的娘亲等于是自家人干自家人,可是人家把你当自家人吗尼玛地
鲁昭公怎么想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尼玛地你扶持我做鲁国君王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我把我当傀儡尼玛地我干尼玛我干尼玛干尼玛
生了好一会儿气,他才平静下来,回归现实,面对现实。
表面上,孔子被“轮休”是奖励他。其实际上是在警告孔子,要他识趣些,别捣蛋。给一份工作给你干让你领一份俸禄,你要是捣蛋你就滚蛋,你连俸禄都没有了。
所以鲁昭公装出什么都不知道地样子,派人给孔子送去了一条大鲤鱼,作为奖励。
作为君王,奖励有功之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实鲁昭公送鲤鱼给孔子,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奖励,是官腔官调的那种奖励。而是代表鲁昭公的心意,对孔子认真负责的敬意和赞赏。
第417章 孔鲤名字的由来
方基石的两个妾室没有回来,被孔子留下去了。所以他也不知道亓官氏生了。
只知道预产期就在这几天,具体哪天生,谁知道
鲁昭公派人给孔子送去鲤鱼,正赶上孔子给儿子做三朝。做三朝,也就是孩子出生的第三天,给小孩进行洗澡。洗澡,也就是洗礼。
所以这是一个特别地日子。
这天艳阳高照,天气特别地好。
村子里的人为了感激孔子,都带上礼物过来祝贺。那个时候,是没有什么特别地礼物的,最好地礼物就是粮食。那些娃在孔子家里念书的人家,都各尽所能,拿出自家最稀罕的粮食,送过来。
阿毛家经济条件好一些,还送来了一块绸缎。
那个猎户家,送来了两只山鸡。
其他人家,大多送的是谷子。送干肉、干鱼的人少,毕竟大家都很穷。
这天孩子们都放假了。不上课,但都到孔子家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