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了好一会儿话,季平子才放孔子走人。孔子走后,季平子瘫坐在席位上,看着孔子走的方向发呆。
“季大夫”一个下人讨好地上前提醒道。
季平子朝着下人挥舞了一下手臂,没有理睬。然后双手按在案几上,看着茶杯发呆。
不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想:如何更好地利用孔子或者把孔子拉到身边来
“要不要把他送去齐国”
突然季平子坐正了身子,灵感来了。
是啊齐景公与他的大臣都很欣赏孔子,我何不这样:委派孔子去齐国办事然后看齐国对他是什么态度如果齐国把他留下去了,那么我就少了一份担心。免得这家伙在鲁国生出什么幺蛾子。
如果齐景公把孔子留下重用了,孔子还要感激我呢
如果孔子在齐国做官了,那么多少对鲁国是有好处的。鲁国要是有什么事,找他帮忙,那还不是一句话
嘿嘿这个主意不错啊既解决了后顾之忧,又对自己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找个什么理由,才能名正言顺地让孔子去齐国呢
想了半天,季平子才想了起来:齐国与鲁国有一块有争议的地盘,双方无法解决,最终不能达成协议。这块地盘是鲁国的,以前的时候,齐国与鲁国有过合约,被齐国合法地占领去了。按照协议,这块地盘早就应该还给鲁国了。
由于鲁国势弱,一直无能为力。再则鲁国一直巴结齐国,不敢得罪,不敢开口要。
好就以这个为借口,让孔子去一趟齐国,把这件事给办了。
自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让孔子去收回故地是假,放孔子去齐国是真。
你要是真的有本事,你就把失地要回来
你要是真的有本事你就在齐国发展,永远别回来
你要是没有本事,你这事就办不成。办不成是小,两国关系就被人断送了好家伙你孔丘的罪过就大了。
想到这里季平子的脸上露出了狡黠地笑容。
想出这么一个几全齐美的主意,季平子就把三桓中的其他两家叫来,就这件事商量了起来。
“好这个主意好我赞同”
“好我也赞同”
“是啊只要孔丘在鲁国,我始终是不放心的他这人不会变通”
“就是就是不知鲁公给他什么好处了就是听他的”
“他这人愚忠他认为鲁公是鲁国的君王,所以就向着君王”
“他君王个逑毛啊他做什么君王他也不想想他的君王是怎么来的”
“就是就是我们已经很周礼要不然直接把他”
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意思大概就是那个意思:我们是看在祖制的份上,把他当君王要不然把他给杀掉又如何呢
第562章 亓官氏吓了一跳
方基石带着儿子出了季府,骑着马去往孔子家。方恕在曲阜城内住宿读书,就住在孔子家里。他想带儿子一起回家,一家人团聚。
另外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必须一家人商量一下。
他特别地担心,姬朝不会就这么算了的,一定会派人过来报复他。所以他想把家搬到曲阜城内来。
不管怎么说,曲阜城内要安全一些。最起码,一旦仇家来了,也有人知道。住在乡下,仇家来了,报复了走人都没有人知道。
可他的两个妾室,就是不愿意再住到曲阜城内来。她们不愿意距离皇宫太近,不愿意再与皇宫内有什么瓜葛。在皇宫内当侍女的日子,她们受够了。
要想劝说两个妾室,只有把方忠、方恕两人叫回去,让他们劝说他们的娘亲。甚至实在不行,就来蛮的。儿子为了娘亲的安全,来蛮的是可以的。
他不想对妾室来蛮的,不想让她们难过。现在的他,就那么回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他同情、心疼这两个古代女人,不舍得把她们怎样。就算过夫妻生活,他都担心把她们给闹得痛了。既要让她们幸福,又不想伤害她们。虽然有句什么:痛并快乐可他不想给予她们这种快乐。
快乐就是快乐,不要建立在痛苦之上。
还有两个妾室在乡下当“幼教”,手下有二十多个娃,她们舍不得丢下。这二十多个娃,都是本村的娃。他们的爹娘白天要做工,都没有时间带。所以就把娃“扔”过来了。
当然是付工钱的,不是白干。跟孔子办私学一样,两个妾室没有公开收他们的学费。但是村民们都自觉,家里有好吃的,都会分一份过来。丰收了,也送一份粮食过来。家庭条件好的人家,给的就多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就少给一些。
村民们都是住在一起的,谁家给得多,谁家给得少,大家都看在眼里。太抠门了,就会有人在背后说你。所以虽然没有公开收学费,村民们相互攀比,给的东东比公开收的学费都多。
两个妾室,就靠收取这样地学费,就可以够一家人吃用。当然两个妾室也不是那种抠门的人,她们看见有人家里太困难了,会偷偷地帮助的。甚至做好事不留名。
所以两个妾室在乡下这边,生活得很好,与村民们的关系非常地好,她们更是不愿意回鲁宫生活。尽管鲁宫内的生活更好,衣领无忧,也不要干什么重活,可她们觉得没有自尊。整天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成为替罪羊,被人给杀了。
方勤、方俭两人是女孩,是不上学的,都住在乡下,一边接受家学,一边帮助娘亲照顾那些娃,当起了“助教”。
在来的路上,方基石让方忠买了一些肉食等什么地,带到孔子的家里去。孔子的家庭生活是很苦的,很少能吃上一顿好的。有好吃的了,还要分食给那些住宿的学生。
曲阜城内的学生,一般都吃早餐后来上学,上午下课后回家吃饭,下午放学后再回家。路途稍微远一些的学生,一般中午都是自带干粮或者在外面吃,或者饿肚子。
而那些远路的学生,一般都是住宿在孔子家里的。有的在先生家搭伙吃,有的自行解决。大多数人,都是搭伙,每天交多少钱粮,跟随先生家一起吃饭。
方基石每次来,都会买上肉食等什么地带过来,改善一下孔子的家庭生活,也改善一下住宿学生的生活。
方基石把马栓在一边,方忠拎着礼物小跑着进了里面。
“哥哥”方恕见哥哥方忠回来了,不顾“代课老师”讲课了,更不顾课堂纪律,大喊起来。
今天的代课老师不是别人,是子路。
子路见是方忠回来了,不但不责罚方恕,还从教室内跑了出去。
方忠跟在后面,也跑了出来。其他学生见状,也都跟着跑出了教室。
大家都知道,方忠去哪里了方忠是作为先生的书童,陪先生去东周洛邑拜见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