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8(2 / 2)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不被他人的生活、人生观等所影响,是不容易的。老子在这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技巧和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后世的庄子,在这个方面,更是进行了发挥。

如何在乱世中更好地生存下去,是需要一定地智慧和技巧的。老庄一致认为:任何社会,都会给予人民生存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民的存在,就没有统治者作威作福的空间。

最愚笨的君王、统治者都知道:杀鸡取卵是不可取的。所以任何强势者,都会给别人一条生路的。

也不知走了几日,孔子有那种没有时间观念的感觉,就那么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想着可能遇上的一切问题。以及到了齐国都城后,如何应对齐景公的问答,以及齐景公下面的那些臣子的问答

还有他在想着他的学说思想,哪里还有不完备的地方。

他没有全盘接受老子道学,但是殊途同归无论是老子的道学,还是他的“儒学”,都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都不过是为了拯救人类的,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有战争,世道平安。

根据史书记载:孔子闻韶处现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北。

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后,由衷赞叹曰:“不图为乐至于斯”、“学之,三月不知肉味。”留下了一世佳话。

距离齐国的都城越来越近,孔子的心情也越来越难以平静。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次之行,是怎样地结果

在这种心情的作用下,孔子放慢了脚步,在山间田野中徘徊了起来。

这天他依然徘徊于路上,不知所终。

突然一声沉稳、铿锵的琴声传了过来。

琴声一直这样,沉稳、缓慢而铿锵。但是却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让人精神振奋。然后却又让人不得不凝神静听,等待余音之后新的乐章,如此而反复。

过了好一会儿,琴音才开始慢慢地改变了。变得舒缓、平静、和谐、有序

去年在东周洛邑的时候,他听了苌弘的曲子。而此人弹奏的曲子,完全跟苌弘弹的不是一个调子,不是一种音韵、韵律。

如果说苌弘的曲子给人的感觉是:个人的艺术享受的话那么此人弹奏的曲子,给人的感觉却是:之音。有那种让人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感觉。

也就在孔子陶醉在对方的音乐之魂中的时候,对方的音律突然地变化了,变得有些哀怨起来。随即节奏低缓,沉闷了起来。

本来孔子只是想静静地听一会儿就算了,因为他还要赶路。尽管他在徘徊的路上,可他感觉自己距离目的地很遥远,必须不断地走。尽管重复,也不能停息。

可是听到对方音律的变化后,他不想走了。他决定寻着声音而去,见见这位弹奏乐曲的人。

为什么先前的音乐那么好,现在却变了

琴声来自前面的山岗之上,山岗并不高,但却绿树成荫,看不见里面弹琴之人。

孔子加快了脚步,顺着小路往山岗上而去。

这里没有石阶小路,只有普通的那种山路。不过山路很光洁,两边树枝并没有伸过来挡着行人。可见这是一条经常有人走动的路。

随着他的脚步加快,山岗上的琴声依旧。不同地是:乐曲的音律全部变了,变成了哀怨。跟先前的乐曲节奏一样,沉稳、缓慢而铿锵。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先前,让人精神振奋。让人不得不凝神静听,等待余音之后新的乐章,如此而反复。而现在却变成了哀怨,让人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锵”

突然琴声断了。不是琴弦断了

随即一个人的哭声传了过来:“呜呜呜天啊我怎么把曲子弹成这样了呜呜呜天要亡我天要亡我呜呜呜”

“先生先生何以如此”

“先生天悲怜人啊”

“先生天要亡我呜呜呜”

“”

在琴者的悲恸下,听琴者也都呼叫起来。

孔子快步上了山岗,站在众人的背后。

琴师瘫坐在一处突出的悬崖前,面对架着一台琴,面对空旷的原野。在他的身后,坐着十几个听琴之人。

琴弦已断,琴师大哭,众人皆惊都纷纷起来,朝着琴师过去了。

“不要过来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呜呜呜”琴师竖起左手臂,头也不回的阻止道。

众人闻言,更是大惊

第589章 韶乐

众人都担心:琴师会不会纵身一跃,从悬崖上跳下去

孔子见状也一样是大惊

琴师从悬崖上跳下去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过如果琴师真的要跳下去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的阻止都来不及。

所以孔子快步跑到众人的前面,双臂一张,把众人拦住了。

“让他静一静让他静一静”孔子朝着众人说道。

众人都朝着孔子看着,不认识面前这个大个子。一时之间,很是不理解,此人为何拦住大家

孔子的身高,在春秋时期也算是巨无霸。再则他的脸上有皱折,给人一种很苍老的感觉。

面对这样地人物,大家都不由地一阵心悸。

“你你是谁”有人上前,低声喝道。

“鲁人孔丘”孔子收回双臂,拱手朝着那人弯腰施了一个礼。

“鲁人孔丘”其他人都应声着,谁也不知道这个孔丘是何许人物

孔子又朝着各位拱了拱手,算是礼节到了。然后走近众人,压低声音说道:“让他静一静”

也不等众人答应,他一个转身,面向琴师。

此时的琴师,停止了哭,端坐地琴架面前,双手平放在琴架上面,面对面前空旷的原野,静静地发着呆。

众人见琴师并没有跑崖,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众人都站在身后,静静地等待着。好久好久

孔子也一样站在那里,没有离去。他看着琴师的背影,想着先前的曲子。曲子的音律、节奏是一样,可它的韵律、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

为什么呢同样地曲子,不同地手法弹奏出来,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效果呢

孔子怎么也想不明白

他虽然略通音律,可他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