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9(2 / 2)

“楚国狂人接舆的错误是错误在:他把人与万物齐一了,而没有把人当成人,没有格物致知。他是在倒退,开历史的倒车。老子前辈说人与万物来源于天地的造化,来源于道,那是说出了人与万物的本质,而不是要我们做一个与物一样地人,或者做一个畜生。人是人,人不是畜生。所以人与万物是不能齐一的。”

“对对对方伯说的对曾参记住了”曾参一脸认真地看着方基石,点头说道。

“道家一样讲自由,但是自由是建立在不影响他人生活、生存的基础,而不是泛滥地自由。道家的自由,是建立在与人和平相处的基础,空闲的时间里,而不是随时随地,任性的自由。

这样说吧我们道家重生,珍惜这一次生命的过程,是不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不是躲进大山耕种,不问世事。也不是把自己当成植物人,倒退。而是要与人和平相处,与人合作,组合更大地力量,共同对抗外敌,才能更好地生存。

所以道家的自由是建立在空闲时间,而不是随时随地,更不是泛滥。”

“是是是方伯说得对”曾参应和着。

第829章 大儒的舍我其谁

那次孔子与楚国狂人接舆的见面,不仅仅谈了这些,而是很多。 。

曾参听孔子讲过,但并没有听完全。孔子不止一次向学生讲解他的学说思想,以及道家的学说思想,并把两者作出较。所以经常提及楚国狂人接舆。

因为是引用,所以并不全面。今天引用其的一个部分,明天或者下次再引用其他部分。曾参没有听全面,也不怪了。

孔子与楚国狂人接舆谈论完人与万物的关系后,在孔子的解释下,狂人接舆有些挫败的感觉。随即说起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楚国狂人接舆也算间接地承认了:他对道家学说的理解,存在片面、偏激,走了一个极端,可他马把话题转移到人与社会的关系面。

之前讨论人与万物的关系,人类与万物的来源,属于哲学的范畴。现在转移到社会学面来了。人在社会怎么相处更好呢两人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狂人接舆认为:人不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不能像孔子那样。那样做是很危险地,一个不小心,有可能把自己的小命给弄丢了。

还有他认为:孔子不应该过分地倡仁义重礼乐,不应该推广他的那一套学说理论。他认为仁义礼乐等条条框框都是束缚人的,让人失去自由。

他还分析认为:人类社会混乱的根源,是因为有了那些条条框框,才让人类失去自由的。条条框框是天子、君王等有权力的人用来束缚世人的。而天子、君王只是少数人,束缚的却是千千万万、世世代代的世人。所以我们不能要这些条条框框,不能让少数人用这些条条框框来束缚大多数人。

孔子反驳他,说人类社会要是没有这些条条框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会更加地混乱。条条框框没有错,错的是天子、君王、世袭贵族他们不遵守。是某些天子、君王和世袭贵族的错,而不是条条框框的错。

不能因噎废食

楚国狂人接舆说不过孔子,马又改口道:

“你这样做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你自己。是不是你在鲁国混不下去是个例子,你周游列国事业不顺也是个例子,你怎么还不清醒呢

我听了你的论道,觉得你对道家的理解我还要深刻,可你怎么不知道: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呢是不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不会再有了,你为何还那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孔子说:“我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在这个乱世,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那么顺利地活到终老。包括你们这些学道的人,也一样无法活到终老。如说疾病如说意外如说战争你们能躲避一切么

再则道家重生也不是一味的讲究生、为活着而活着。要是单纯地这么来理解,那么也是对老子的道学误解了。那是自私,自私的人,一样是无法很好地活下去的。

因为你自私了你无法与人相处,别人不愿意与你相处,你会变成孤家寡人。在这个乱世,孤家寡人势单力薄,是很乱生存下去的。是不是

记得我在洛邑的时候,老子对我说过人生虽然是一次生命的过程,看起来是无味的,但是内容是很丰富的。因为我们有童年、青少年、青年,年和老年,不同年龄有不同地生活内容。

总之一句话我们有家人、亲人、后代和身边的人,我们为了活下去,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必须融入生活,是不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由此我们必须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积极人生。”

“那你这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啊”楚国狂人接舆叹道。

孔子说:“我之前说了除非我们自私地生活,不顾所有人,包括自己的配偶、爹娘长辈和后代,不然我们都要去参与社会,无法避免。如果是单身的话,那么你可以不参与社会。不然你必须去参与社会,积极人生。

我在寻找道家隐士的时候,遇到好多隐士他们都是单身。不他们以前不是单身,是有爹娘长辈和配偶子女后代的,后来才失去了,没有亲人了他们才当隐士。他们这一类人,可以不问世事。因为一饱一家人饱,一饿一家人饿,要死一家人死,是不是

可别人不一样他们是有爹娘长辈、配偶、子女后代的。为了活着,为了自己的亲人活下去,大家只有齐心协力,相互帮助、照顾才能活下去。自私要分裂,会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是不是他们能不参与社会么”

“你你说的也有道理”楚国狂人接舆叹道:“我也一样我没有亲人了,我无牵无挂,才有这种想法的。我如果有亲人的话也许我跟别人一样,老老实实地工作,努力挣钱,养家糊口”

“这对了”孔子点头道:“只要我们参与社会,会处处遭遇危险和意外,以及无法避免战争的到来。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积极人生呢是不是

老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不要积极人生,而是告诉我们要顺其自然。其实积极人生与顺其自然是不冲突、不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老子的顺其自然,是要我们不冒进,而不是不作为。

老子的无为,也不是不作为,而是有很多事都不是我们作为可以解决的。有很多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老子的无为是告诉我们要静观其变,而不是被动等死

当然在必然地时候,当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既然是死,我们又有何惧呢是不是如果用我们的死,换来家人、他人的生,既然是死舍我其谁

老子的道学,也不是要我们一味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要我们珍惜人生。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坦然面对,是不是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