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3(1 / 2)

情都办到了这一步,为你老夫得罪了这么多人,都快被弄进去了,你竟然说没办成相反还要继续拥有三个愿望,奸商啊,完全可以想见你做生意有多坑,简直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你若真这样还想开交子咱家第一个在陛下面前揭露你的阴险面目,让你永远也涉足不了交子。”

王雱顿时瀑布汗,没想到老陈也不傻。说起来其实这还真是“银行家们”的套路。

有趣的在于这个事件中,不论王雱再给他一颗绣花针,让他“停止拉仇恨”,还是相反问他要一颗绣花针,算他没把事情办完。都可以解释,只看谁更强势而已。

王雱心里和明镜似的,老陈其实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和展昭早就不对付了。在老陈的立场,想把不服管教又整天扯犊子的展昭清理出队伍。

为难的只在于展昭虽然是武臣却有品级,乃是因为本领出众皇帝亲封的四品,在武臣中算很大的官了,品级和穆桂英一样。加上还有包拯撑腰,又始终没找到展昭的纰漏,所以老陈一直没动。

直至淮西事件瞌睡遇到枕头,王雱和穆桂英的行动需要老陈介入压制展昭。那是一个契机,那时候介入收拾展昭有王安石和将门的支持,加上还可以收回一颗针,于是就干了。

其实干了就干了,理论上淮西事件结束,展昭也算是有功之人,就应该让展昭复职了。

可惜老陈还有自己的心思,就不想安排展昭职位,打算借用王雱开的这个头装傻,反正最大的仇恨是王雱拉的。那么闹到一定的时候,老陈觉得会是王雱最先扛不住,又花一颗针来摆平这事。

是的在王雱看来,大阴人就这目的,想尽快消耗掉王雱的三个愿望。应该是没人想欠不良少年人情的。

可惜变数在于,王雱在淮西的表现太亮眼,导致十一岁就文系官位加身,如此包拯也不方便找王雱麻烦,便调转枪口打算把老陈突突了。

就此,两个奸人都怀着明白心思,大眼瞪着小眼的对视了一下,相互都拿对方没办法。

于是又和气的商量了一番。

各自退让一步采取折中方案:谁也不给谁绣花针,算是王雱委托收拾展昭这件事完成了,鉴于以和为贵原则,加上包老大头铁不好惹,展昭也真的没什么不可原谅的大错,于是把展昭复职。

这就是两个猥琐的妥协。

“行,就这么定了,咱家这就回去拟定皇城司官文,恢复展昭职位。这事必须赶在被他们捉进去前。那就只是我皇城司的一次内务,误会澄清了当然就复职了,不存在什么迫害勾结的说法。若是老夫被捉进去了展昭才复职,那代表开封府的立案就落实了,就幺蛾子多了。皇帝都会没面子。”老陈起身道。

王雱道:“不急,大总管你只要不被他们捉了,他们总不能进皇城抓人。这事相反会是我的一个筹码,跟着我作战的虎头营军官还被关小黑屋里呢。这事原本是我父亲去周旋,然而也被顶了回来。所以我打算和开封府达成协议,把释放虎头营作为展昭复职的条件。”

老陈阴测测的道:“坏啊,你不利用完所有人就不甘心,包府怎是会妥协的人他根本不会答应你。”

王雱道:“你错了,老包不会听我的,但公孙和展昭会。县官不如现管,其实展昭和公孙才是最怕老包闯祸的人,我肯定可以说服他们的。”

王雱又蛊惑道:“总管啊,我是为你名节考虑,若才出现他们堵在皇城外面等着捉你的局面,你就马上把展昭复职,这代表你怂了,你害怕他们。”

老陈实事求是的道:“可老夫本来就怂了,包拯头那么铁谁不怕他,栽他手里又不丢人,庞太师不都栽了吗皇帝都怕他呢。”

汗,这到没说错,皇帝是真头疼包拯的。

大雱又道:“哎呀你听我的就行,你不用怂,不要一遇事就怕。小爷若是遇事就怕,哪来的淮西大捷所以总管你不要急着去送。我先去和他们谈判,让他们想办法把我士虎头营军官放出来,然后在恢复展昭职位,这看起来是交换,就不是你陈总管认怂了。”

“好吧听起来有些道理,在淮西你赢的漂亮,咱家姑且信你这次。不要欺骗老夫。”

说完嗖的一下消失了,因为就快天亮了,他若不赶紧回去就麻烦大了

第183章 脑子进水了

除了扬言要帮助展昭副职外,包拯当然不是好忽悠的人,没那么容易妥协,不过王雱又“放卫星”了。

亲自写信承诺,帮老包解决开封府居民的取暖问题。于是首席谋士公孙先生不明觉厉,怀着疑惑的心情把王雱满口大话的信函送去给了包拯。

包拯接信看了后也没批评王雱的书法毛病,只是虔诚的跑大相国寺里去跪在佛祖的面前口中念念有词,没人知道很少拜佛的包拯到底在嘀咕什么。

开封府的随员们看着这个让人尊敬的老头如此这般的时候,于心里明白,包府进来始终为了这事在操心着,所以不论王雱是不是满口跑马,但是对包老大的触动和诱惑实在太大。

果不其然,从大相国寺回去后就连王安石都没搞定的事、虎头营那些闹事的军官被老包下令放了

听闻了王雱放卫星的消息后,王家的内部也乱做一锅粥,老奶奶都跑出来“垂帘听政”,在家族会议上教训王雱说败家,朝廷都解决不了的事,让区区一个小孩怎么解决

吴琼老妈也哭的死去活来,说宝贝儿子脑壳进水,急忙催促王安石百忙中赶回来给儿子“把脉看病”。说取暖问题能怎么解决不就是要柴要煤么,那得花钱去买,开封府的财政都解决不了,咱家儿子好不容易积累了些家底,难道要在这次散尽家财

仅仅只是对开封府失信倒也问题不算大,可当今陛下仁慈爱民,他最关心的也是开封府百姓冬天的取暖问题,于是每年都在最关键的时期拨出炭火费,虽然解决不了问题,却务求尽量少冻死人。

现在好,在皇帝最为关注的问题上,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满口跑马,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大老王回家来了,给儿子把脉后苦恼的说“他脑壳没进水,就是真有水也没药医。反正既然他说出的话,他就是散尽家财也要去顶着,这小子的钱财来路亦正亦邪,散财保平安没毛病”。

这就是王安石的“诊断”,结果诊断完了后就被吴琼老妈追着打,老王一生最怕“家务事”,处理不了的情况下就跑路躲进皇城避风头去了“在最冷的三九天前,小孩要解决开封府百姓的取暖问题朕没听错吧”

赵祯站在后苑中天井里,观看着雪景的时候表情变得非常怪。

大阴人一阵尴尬道:“小孩的话么,老仆也不好判断他是不是傻了。但他的确对包府这么承诺了。这很玄乎,还请陛下勿要抱有过大期望,倘若小孩做不到,他并不是对您的承诺,也不是对开封府的军令状。还请宽待些。”

赵祯只有苦笑了,就算不是军令状、不是对君王的承诺,可包拯现在已经把这个消息全面公开,这是对王雱的将军。小孩在淮西事件中原本就已经成为风尖浪口,乃是老夫子们口里的不良少年、品行不端了。

这下出了这个事件,倘若他做不到被人抓住把柄,虽然不是罪,却等于让朕下不来台,形成神童不在神奇的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