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地界,就可以获得来自宋国行政区兰州方面的压缩军粮补充。
这个过程会有较大风险。但这恰好是王雱部必须过湟水的一个理由,因北线战区的漫咩是个棒槌,他喜欢把部队集中后拉着到处杀人。那么作为一只超机动的部队,要避开漫咩主力就容易许多。
留在南区的话,卓洛兰比漫咩猥琐多了,她在南区现在不但拥有了“伪军”配合,她也不迂腐,会一定程度分兵出击。包括绞杀出现在河潢地区的宋军和宋商队伍的政策,也是她定下的。
那么在技术上说,于北线战区机动、获得补给的难度比在卓洛兰战区容易的多,难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就因为卓洛兰是个聪明人,而漫咩是个一根筋的狠人。
保持着足够谨慎,志愿军缓速行军到天色将暗时候,后方没有明显的追兵动静。
这情况王雱认为只有两种解释:
一是西面游击队发动的战役规模比想象的更大,已一定程度拖住了西区两个机动兵团。
第二是:西夏兵团连日的机动、围捕王雱部,又得到了二次遭遇战南通密部战败的消息,身心疲惫士气低落,在没有卓洛兰明确指示的情况下,他们也不知道王雱部去向的情况下,现在他们停止了追赶,选择了休整。
“敌人疲惫我行动。机会来了,如果运气好,这一夜就是我部志愿军团渡过湟水的时机”
到此王雱再次改变计划,又回到了当初来过的民和地区,下令马战休整,士兵开始突击修桥。
好笑的在于,这个修桥地点就是当初第一次湟水遭遇战、击溃青方部的地方,上次修桥攻势开了个头,随后放弃,进行机动,但那个开头还在,并没有被破坏。
于黑暗来临之际,抚宁军战马在马术团队的帮助下进行放松休整,战斗部分为两班,一半根据抚宁军的传统军规和技术要求,进行打盹休息,另外一半抢修。然后差不多的时候会进行轮换。
没办法,暂时只能这样拉扯着过
第473章 卓洛兰的战后总结
“我们竟然遇到了一只横扫千军的军队,并且是已知的最强统帅率领”
于安陇地区的帅帐里,卓洛兰听闻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形势下,宋国志愿军反方向机动、又于湟水第二次遭遇战中击败了南通密部,神色变得越发难看了起来。。。
根据详细战报,南通密部虽然不算伤筋动骨,但战损也高达二点三成了,这对整个西夏军团的战略形势影响深远,对军心士气极为不利。
“末将愧对兰帅之信任,致使我和南军司蒙羞,请兰帅斩了末将以正军心。”帅帐中,败军之将南通密跪在地上准备受刑。
卓洛兰想了许久,叹息道:“起来吧,知耻而后勇,不要有一点点功绩就张狂,也不要受到一点点挫折就自暴自弃。要善于在事后进行总结,进行纠错。还要从交锋中知道王雱部的优点,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
“兰帅威武”帐内众位将军大喊。
南通密这才起身道:“湟水二次遭遇战中,就末将所见,我部是疲兵,他们应该也是疲兵,固然他们占据有装备和士气之利,但理应形势不至坏到如此地步。事实上王雱部的燧发枪战法非常成熟,配合到了完美地步,且骑兵应该是宋人的短板,但二次遭遇战中,他们的马力凶悍,短距离爆发完全拉开了量级,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成年壮汉欺负不成熟的半大小子一样。”
“遭遇战第一时间,出现了多个意料之外因素,于是我部缺乏应对,第一时间就蒙了。致使了最终几乎被他合围,被他们依托燧发枪的绝对射程优势放风筝。我军各部陷入了慌乱,近乎于无法指挥的境地。所以当时的骑兵拉锯战形势,就算我想调整战术进行血拼也几乎不可能做到。我方完全处于被拉着走的局面,几乎没有有效的反击,只是一个劲处于穆桂英的控场下,以差距对方半个量级的马力、死命的奔跑想突出包围圈。如此一来正中对方下怀,以我方之短处和对方长处进行拉锯,致使了到达拉锯的中期后战损急速扩大,濒临崩溃边缘。”
说到此处南通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已经是过去式了,但他仍旧还对当时的战场形势心有余悸。那真的太奇怪了,莫名其妙,不由自主下就被对方控场,仿佛在对方制定的规则下比拼。
卓洛兰只是静静的听着,没什么好说的。既然有战场,那当然就存在被控场的可能,这就是指挥的差距和魅力所在。一向喜欢下棋的卓洛兰,当年也会被老师控场,这就是实力和见识的差距。
技战术、士气、指挥效率、马力、装备、体力都全面输给王雱部的情况下,卓洛兰得承认南通密于二次湟水遭遇战中的指挥不算差,是有效的。至少他把主力部队给带回来了,而没如同青方一样的头脑发热去拼命。
那是打仗,不是市井里的老百姓斗殴。市井里斗殴不需要高武艺,敢血拼敢下手的烂人,通常最后都会赢。但在战场上大家都是狠人,杀人放火金腰带的思维下,脑子决定一切,你敢下手人家更敢下手,愿意送上去打光么,人家做梦都会笑醒。
于是客观的说,这次不能责怪南通密将军,虽然不能公开宣扬南通密的战败,但湟水二次遭遇战遇到了那只横扫千军的队伍,南通密能以两成多的战损、于逆境中把主力带回家来,算是虽败犹荣。
现在,卓洛兰模拟王雱当时的心态:他当时不追着通密部打残南,应该是忌讳另外两个机动兵团存在,且他不敢在一场不能扭转战略形势的战斗中,耗尽马力和精力。
“算好庆幸,他的风格总归是过于谨慎了。”
想明白后卓洛兰道:“若他被知道,当时以狄咏为首的这些个土匪头子,发动了相当大规模的骚扰战拖住了我西面两个机动兵团,那么我虽不敢讲南通密部会被全歼,但会如同青方部一样被彻底打残。”
顿了顿她接着道:“伤重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不会恢复了。一只部队同样,战损到达一定规模后,剩下的残兵几乎无法再用,因为他们的心中会有阴影,再临战场时他们的心态会有严重影响,尤其再次遇到王雱部时候,这样留下的残兵甚至能成为整个军团拖后腿的存在。”
大家不禁一阵嘘嘘,这些理论听起来很通顺,非常易懂,但为何以前几乎没有过关于这些的思考和论述呢
兴许是西夏和宋国打仗打多了,已经习惯了低战损形势下吃豆腐,于是忘记了战争有可能因一个点的崩溃、从而影响到整体形势的事实。
遥想当年,辽国耶律重元率大军压境,西夏之所以败的势如破竹,就因为初期没控制好,吃了较多败仗后胆寒了。要说被全歼、一个番号彻底消失或许还好些,但当时来自各部族的残兵汇集后,越打越害怕,以至于兴庆府保卫战时打的更是糟糕,最终致使了京师兴庆府失守的惨剧。
那个年景不得已下退守贺兰山,南通密将军至今仍旧清楚的记得:卓洛兰当时也参与了兴庆府保卫战,兴庆府沦陷后她跟着一起退守贺兰山。
不过当年的她还是个小姑娘,她是跟着他父亲出阵的。贺兰山战役绝地反击成功,说起来凭借的就是卓洛兰父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