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9(1 / 2)

水运进程影响不算大,致命的是战略安全。现在蓟县地区是宋辽边境,极其敏感。军事性质的船不可能走,商船可以但也面临复杂形势,一但出什么问题,河间府宋军是无法有效介入保护的。

那么现在王雱为首的工业党认为:一但人为完成黄河改道,打通了境内从大名府至济南地区的出海口,将彻底扭转大宋的战略安全形势。因为大名府“海军”可以在最短的第一时间,介入渤海形势。

除了军事用途外,也能大幅缓解将来登州段铁路的运输压力,形成水陆双通道联通大名府、汴京、至海外的命脉贸易线。

听大雱解说了近两个时辰,包拯久久不说话。老实说小魔王的目标和理想很远大,不全是胡说,还真把包拯给震住了。

少顷后,包拯捻着胡须道:“老夫也说不太好,纯粹从三司层面考虑这应该是可行的。唯一的问题是政治,河流对这时代的人们是生命线,黄河流域涉及了非常大的固有利益群体,所以你私自改道黄河,除了影响我境内的一群人,更像是挑战辽国核心利益。有较大可能会由此引起大国间的全面战争。”

王雱道:“此点下官已经有过权衡,这要分几步走。第一步,要从三司层面,彻底冻结运河过境的齐州和德州政策,绝不能发生运河战略实施前的土地兼并和转移,否则会造成运河代价太大而胎死腹。第二步,用两至三年时间,不引水,在低况下完成运河开挖和疏导。第三步和第二步同时进行,除冻结工部吕公著他们在北方的河渠规划事宜外,提前从民政民生逐步解决北方黄河流域生活的民众问题,分批次、逐步的完成他们的产业、户籍、以及饭碗问题转移。若能走好述三步,大约在三至四年内,大宋已积累出了不在惧怕辽国的底气。则不再受制于辽国高兴与否,只要我们想要,直接在大名府地界炸了黄河岔口,让黄河改道行。”

“说起来下官也测算过,过蓟县的黄河入海口,并不能为辽国带来多大民生好处,因为他们基本没有海贸,算有他们也不会用。因为同样的,他不会把生命线放在宋军可以快速介入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我们炸了大名府岔口,改道黄河,损害不到辽国的利益,他最多只会是处于自私嫉妒心态,想给我大宋添堵。”

“到此下官可以确定这不是他们的核心利益,既然不是,那有妥协的地方。最多只是军事对持,是否引发战争要看当时宋国的体量。体量大了,不好惹了,又不为了核心利益,辽国当然不会打,因为耶律洪基只是年轻但不是傻子。”王雱总结道。

包拯忽然问道:“万一他真犯浑怎么办”

王雱指着地图沿线道:“真的犯浑也不怕,三至四年后,我大宋在边防的钢混攻势会达到一定规模,隔河也会有一定数量的重炮部署,可以肯定他是犯浑,短期也打不过来。但那时我大宋投送能力已经发生了质变,我海军可以从大名府和登州直接补给,那时辽国南京道,京道至辽阳府,都在大宋海军陆战队的辐射范围。”

到这里王雱一字一顿的道:“结论是,大宋当然会付出代价,哪怕决战时机不成熟,但是只要辽国敢开战,我敢梭哈跟牌,利用这个导火底经略燕云,让十六州重新划归我大宋版图。”

老包不禁听得半张着嘴巴。

但这是大雱的整个渤海战略规划。控制渤海,等于垄断这时代整个东亚海贸,绝逼可以把大宋生产总值于地球的占推至六成以,与此同时还是收复燕云的辅助攻略。

包拯思考顷刻后很无语,感觉自己真的老了,低声摆手道:“三司不负责大宋海外战略的预估,但这方面老夫信任你这个战略名家的判断。你所要求的民政和土地政策给予支持、捏死德州齐州土地户籍措施,同时解锁从北方流域移民大名府的政策,这方面原则三司可以给予支持。但其余问题涉及了书门下之工部,我大宋的政治政策又很难统一,这些你得自己解决,老夫爱莫能助。”

“行,事情一件一件的做,能得明府认可,下官已经感到荣信,此告辞。”

话多不甜,已耽搁了老包很久的时间,且在这一战略设计的土地和户籍政策,原则已获得三司初步支持,于是大雱果离开了

第552章 最大的政治交易

现在许多人感觉头大如斗,看似有人再下一盘大棋。想搞大跳跃,把千年历史形成的规律给逆转过来。

因为三月初这个阳春全面来临的时候,三司使包拯也不知道被谁蛊惑鸡血了,三司竟是在七日内连发五道民生经济政令,分别下发北方黄河流域的州府,彻底解锁了户籍和流动。与此同时齐州知州,德州知州,京东东路转运司,河北东路转运司,纷纷接到了三司政令:德州和齐州部分地区至渤海沿海一线土地,全部冻结,不能因州府自己需要发生任何形势的兼并、转移、过户。否则严厉追究,列入每三年官员考核范畴。

这在政治算是地震。从张方平时期开始,三司从未有过这么大动作,谁都无法想象,这个动作会出现在不懂三司业务的包拯身

于是大家都蒙了,民间纷纷评价:包老头的獠牙显露,吃相开始难看了。希望河间府一带的知府知州们不会被逼自杀好,因为北方户籍一但被三司解锁,意味着人往高处走,会有大量的人朝工作机会很多的大名府汇集。

大名府的工作机会多,而河间府算是直面辽国的前线,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家会选择后退到经济重镇大名府这是毫无疑问的。于是有人当心,这是老包和大魔王的屁1眼交易,有可能会损害到大宋北方的战略安全形势。

然而管他们说不说,包拯这家伙的好处是他不懂太多,但只要不违背大宋律的事他又认可了,他谁都敢做。

依大宋律,关于土地和户籍政策归属户部管理。户部在最早以前是执行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直至宋家政治改革后,出现了三司这个衙门,这个衙门和户部算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但它从执行机构摇身一变成为决策机构,所以它是独立的,可以自己制定相关政策。

大抵的规矩是:既然是决策机构它会有自主行为,皇帝也不会主动指挥三司怎么干,否则也不会弄个三司使出来。

之所以需要个三司使,是为了让它自己独立运行。所以还是二次判定权:除非事实证明三司错了,皇帝才会出面宣布“禁止你老包这么干”。而不会在之前吩咐他要怎么怎么干。

于是老包的政策让富弼和韩琦一起大跌眼镜,却只能干瞪眼。

前阵子韩琦风头很强劲,整的富弼和王拱辰没脾气,看似老韩成为了首相,然而那是在包拯入朝前。包拯入朝后又不讲政治,也不怕权贵。所以王拱辰会为了面子好看不和韩琦怼,但则包拯不管这些弯弯绕绕。

这个时期王雱也已经离开了汴京,没回北京,绕道进登州王拱辰的老巢去了。与此同时王雱几道命令发给大名府民政口,以及工业司人事口,要求他们妥善做好招工用工,从北方吸引移民的安置工作。

大雱对大名府要求:初期仍旧以试点为主,不要好大喜功的加大移民流速。北方有地的农人仍旧让他们务农为主。投资移民也要慎重引入,因为北方的资本和辽国,和马贼,和帮派都是千丝万缕的。结论是技术移民为主、吸引有一技之长的无产者进大名府、是当前时期大名府民政口的主要工作内容。

大名府作为大宋第二重镇,户籍吸引力不言而喻,所以当然可以挑挑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