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3(1 / 2)

劾老种鄂一票。

种鄂那次的确中枪了,被世仇司马光借机抽的半死。大雱也做了一次坏人、背着这个心理包袱走到了现在。

不论如何种鄂的确是这种性格,现在虽然还是他总管永兴军路,但他不是文臣经略使,有吕惠卿在最前线银州,种鄂不至于引发什么篓子。

所以在这个地方,针对种鄂的事情上王雱和司马光相互争执了起来。

王雱主张:此番收拾赵滋,但不许借机渲染搞迫害,不许把火烧到种鄂身上。

这就存在冲突。

相反司马光最像搞的人是种鄂,赵滋只是个导火索而已。

王雱和种鄂不是朋友,但为了世界大战做准备的现在,种鄂有用处,一定时间内或许能够撑起西北国门来。

于是纠结到了最后王雱放狠话:“就这样吧,倒赵滋我参与的,但不要涉及种鄂将军,别问为什么。如果你不答应不支持,我现在就发文:严禁你和吕公著接触太子殿下。且严禁皇后娘娘以非娘亲身份接触太子殿下。”

“你”司马光不禁嘴巴气歪了。

“直接点别装纯洁,呈交还是不成交”王雱简单粗暴的问道。

作为理学党,大宋教育事业的排头卫道士,若真被在这时期禁止参与教育太子。太子仅仅只接受韩琦和大魔王洗脑的话,这对于司马光恐怕是“言论垄断,专听则昏”,是真正的药丸形势。

于是不得已下司马圣人妥协,答应不提种鄂,果断弹劾赵滋和韩琦在北方界河的错误政策。

汗,想不到这样的事都有

这让礼部官僚们觉得大魔王牛逼了,近乎于一手遮天,人家赵宗实三十岁了是成年人好吧却就这样落在大魔王的手里了。

但很无奈哪怕小赵成年了这也是规矩。他可以誓死不做太子换取自由,一但成为太子,老皇帝还在的现在,千万目光注视,他被剥夺一些权利照着规矩来,就是他这个时期的责任和义务。

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人权不人权的说法。大权没交接,皇帝钦点王雱为太子太师,在登基前只要赵宗实是太子就必须接受管辖。就算后世有人权,孩子送去学校后理论上一样要被老师剥夺一部分人权、要受到老师的节制和指挥。

至少大雱念书那个年代,就经常被班主任威胁“不许和那个谁谁谁来往”,还有些怕怕的。所以这事在粗暴又理学党横行的古代,涉及敏感的大统继承,王雱又身有魔王威望,一切皆有可能

第581章 小赵和小小赵被训

天黑后,号称世界中心不夜城的汴京“豪族区”、赵宗实的公爵府灯火通明,门庭若市。

许多受到邀请的达官贵人、名姬舞女纷纷进入这里,此番是樊楼的晴娘、这个赵宗实最仰慕的女人为其张罗宴会。

来参与者都手持帖子邀请函,需要给人查验。让人奇怪的是有几小屁孩没有邀请函就混进来了,乃是王家三少和张小花为首的纨绔子弟。

这些纨绔子弟是小屁孩,所以哪怕不合理也没人管。说起来他们在汴京的名气真的大,许多人是认识的三少他们的。

参加宴会者非富即贵,大多是在京畿有名望的世家,以及在朝廷有话语权的人,或者是京畿上四军非曹家系的重要将领、譬如杨文广。

音乐和歌舞掀开时,到处桌子上也都摆放了热气腾腾的美食和美酒,他们一边观赏歌舞,一边相互交头接耳聊得十分和谐。

这样纸醉金迷的形势在最近以来成为了风气、是帝国王都的最显著特征。

这样的聚会作风传统其实不是源自欧洲而是反古,亦如春秋战果时期贵族门下的食客谋士们、基本就是经常这样的。

不论古今,按照宴会惯例在适当的填充肚子,各自喝过第一轮美酒,太子会暂时打停、走至场中说点什么官面话。

但现在,赵宗实起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时候。边角处两个小屁孩喷酒道:“卧槽大魔王来了,快跑。”

张小花和王家三少开溜的动静让大家的情绪戛然而止,往大门口看去,见王雱背着手进来了。

于是整个大厅中没人说话,就是王雱顺着到处看了看,皱着眉头。

赵宗实可不想成为大家口里的笑料,不想被影响了气氛。

但说起来小赵还保留着固有的惯性,他从前就有些害怕大雱,何况现在大雱是他的太师。

这么对持着不是办法,大家非常尴尬的对赵宗实投去期待目光,希望赵宗实说点什么。

于是赵宗实只得硬着头皮走过来温和的笑道:“相公怎么来了,知道您一向不喜欢这类应酬,便没给您送去帖子。之前偶然见到王家三少也在这里,还以为他是代替您过来的”

王雱道:“王家三少是王家三少,他爹是王安石不是我。若真需给殿下站台,我会亲自带着拖油瓶王小白过来拜望,而不是我弟弟。他和张小花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是:偷看你府里新来的漂亮丫鬟。”

大魔王这话说的简单粗暴又裸,许多人不禁满脸黑线,但也无办法。话说都半凉了,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个时期的大魔王是破罐子破摔,怼天怼地怼空气,人家韩首相都被怼的没脾气。

韩琦亲点去雄州解决界河问题的门生昨日被撤职,听说就是大魔王介入的结果。这当然也算是魔王的威慑力。

“那相公此来是为了”赵宗实故意不把话说完。

王雱抱拳道:“太子殿下于这特别时期监国,作为表率又职责重大。我大宋如今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许多落后地区民众会在冬季瑟瑟发抖,会在秋季拿着少量的收成指望着来年。渤海也正在打击海盗如火如荼,广南边境已经正式对交趾宣战。臣不敢讲是危急存亡之秋,但京师不宜于此时刻渲染奢靡作风。这不是错,但确会有不好之影响,身为监国不能于这个时期这样放纵。”

这样的话会惹人不高兴。在其他朝是闯祸行为,但大宋这时期则就这德行,比小赵威望大齐天的赵祯也经常这样被人怼的没脾气。

这就是大宋的开明政治特点。状元及第的王雱于殿试大考之策文中、专门建议皇帝挑选一个能维持开明传统的接班人,赵宗实因此而被钦点,所以哪怕不爱听他也不敢有什么越线,只能低着头。

但也没喊散了,有些软对抗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