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 / 2)

d 梁海晟点了点头,说道:“好的,总督阁下的意思我会转达给我皇太子殿下的。”

他没有撂狠话,也没有多余的动作,带着随行的士兵,搭上舢板往舰队回航。

荷兰军官博特看着那些士兵,同样也是眉头深锁,小小舢板的背景是几艘庞大的战舰,虽然战舰炮位炮门没有打开,但是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炮门,博特仍然感觉到压力很大。

“总督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那些明中国人的士兵穿着非常欧洲化的制服,他们都拿着火枪,而且看上去相当训练有素。今天的事情充满了蹊跷,一个已经亡国了的中国王朝,拥有如此强大的战舰和看上去很不错的士兵,甚至还想进入巴达维亚,这本身就让人看不懂。”

不久后,梁海晟回到了白明修的舰上,白明修甚至都没有问他相关的结果。

梁海晟道:“荷兰人不出所料地拒绝了我们,殿下要准备军事行动了吗”

白明修捏着自己还没有什么胡须的下巴,随口道:“打一打试试吧。”

他一挥手,对舰长孟辉道:“我们先离开。”

他身旁的狮姐不由问道:“殿下,难道我们不要立即就攻打巴达维亚吗”

白明修则道:“不用特别着急,荷兰人经营巴达维亚几十年,那位马绥克总督还是一位挺有能力的家伙,他们现在的戒备是最深的。而且,我并不希望这个时候跟他们岸上的火炮对轰。”

白明修究竟是非常爱惜自己手中的这些战舰的,毕竟这些都是航速15节的飞剪船,真正能发挥性能的战场应该在开阔水域。

几艘战舰离开巴达维亚港的外围,不过这个时候,站在桅杆上的瞭望员朝着下面大叫起来:“荷兰人的船离港了,荷兰人的船离港了。”

狮姐微笑着道:“看起来,荷兰人是对我们不放心呢,居然要贴身监视我们。”

白明修手持单筒望远镜,观察着出港的荷兰战舰,出港的荷兰战舰的块头都比白明修的船小不少,其实整个荷兰东印度公司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帆战列舰,更多是40炮以下的护卫舰或者武装商船。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称号,商船垄断大量海上贸易,靠得不是荷兰海军的拳头,而是他们的商船摒弃火炮,完全不设防地节省吨位给载重货物。

所以比起白明修这边舰队里的一艘74炮三级战列舰、三艘50炮四级战列舰、一艘36炮护卫舰和一艘10炮的东印度商船,荷兰派出的12艘“盯梢”船虽然数量多一倍,但是实际上火炮数量倒是差不多的。

荷兰战船不敢离大明战舰太近,白明修笑了笑,说道:“先甩开他们吧。”

036 登陆爪哇

当大明海军战舰以15节的高速离开时,荷兰人完全是傻眼了。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比我们荷兰的帆船还快的船,这不现实”站在一艘40炮战舰上的荷兰海军指挥官博特带着惊惧地叫道。

南明的飞剪船,不仅在船型上利于高速,实际上在帆装上也不太一样。南明飞剪帆船的帆面积大,而且帆的形状其实是经过了现代流体力学公式计算过的。南明战舰采用了船艏三角帆、后桅斜帆,几根桅杆也精巧地设计了不同的帆型,这使得南明的帆船天生就要比荷兰人的帆船更先进、更快速。

当南明飞剪帆船高速行进后,博特甚至不太敢追击,继续执行他的监视任务了。因为如果明中国人的战舰航速这么高,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是大舰,即便他这里有一倍数量的船,博特也担忧自己不能取胜,反而损失掉了宝贵的战船。

74炮战列舰上,舰长孟辉笑着说道:“果然如殿下所料,荷兰人不敢追了呢。”

白明修笑了笑,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发现自己处于巨大劣势,如果走远了,脱离了岸炮和要塞的保护,荷兰舰队就可能被攻击,荷兰人当然不愿意冒险。

他其实原本可以让自己的船不要那么快,引逗荷兰人过来,然后在开阔海域击败荷兰舰队。但是一方面他这边有些帆不张开还是会被荷兰人发觉,另一方面,白明修并不执着于一场海战。

白明修这个时候下令道:“沿着巴达维亚沿海开始进行测绘吧,找一个适宜登陆的地形,不要离着太远。”

别看荷兰人从17世纪初就开始经营巴达维亚了,但实际上除了巴达维亚之外,爪哇岛的绝大部分土地荷兰人都是没有控制力的,仍有当地土人建立的部落和封建苏丹国控制。时任总督马绥克的一项贡献,就是组织荷兰人的探索队进入爪哇岛内陆进行探险。

白明修也顺便给自己一直没顾得上的几艘战舰取了名字。他之所以对这个事情不那么上心,主要是因为他眼中真正的战舰至少是一二战以后的那些钢铁巨舰,而木头做的帆船,虽然某些角度看也非常优雅,但是总觉得不够劲道。

白明修还是决定以相对传统的方式为这些风帆战舰命名:

两艘74炮三级舰,分别命名为宁海、平海。

四艘50炮四级舰,分别命名为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号。

四艘36炮护卫舰,分别命名为勇进、勇胜、勇安、勇魁。

每个船型以首舰命名,所以便有了宁海级、镇东级和勇进级。

白明修是打算在真正进入铁甲舰时代之后,他才会考虑用地名一类的元素来命名自己的战舰。

在第二天,南明舰队来到了深水港波佐尼卡拉。

在此之前,白明修对于印尼的情况并不熟悉,也并不知道在雅加达左近还有一个条件很好的深水港。此时这个港口附近只有一些零星的村子,这片土地属于中爪哇的苏丹国马打蓝国,不过此时当地人还没有在这里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