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势力范围,白明修很轻松地就列出了四条大罪:第一,背弃宗主国、投靠满清;第二,屡屡犯边,觊觎华夏之土;第三,勾结西洋人荷兰;第四,屈待义士,将大明文员阁大学士郭之奇等人出卖给了满清。
白明修一高兴,直接又花了点金手指币,兑换出了一个团的雇佣兵,甚至连船都买了新的,准备直接派往安南作战。
太子殿下的这一决定,并未让部下们反对,实际上当充分认清现阶段大明复的实力后,人们已经认为白明修领导的新大明已经很有实力再来跟满清逐鹿天下了。明军的总兵力已经有十七万人,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居然能够增长如此迅速,这也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即便在满清看来,维持一支接近二十万人的部队,明军根本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这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有完整的后勤保障系统,更不要说明军实现了全火器化,对于火药、装备等一系列的战争物资需求重大。
就以穆里玛和洪承畴在湖南整兵为例,在这两位朝廷大员还没到湖南的时候,白明修就已经出兵进入广西,与李定国会师展开西南战役。等白明修打了几个月班师回广东之际,湖广清军甚至还没有完全到位,一部分兵饷没有发放下来,还有数支部队没有开拔。
而如果以现实情况来看,白明修甚至是凑不够明军十七万人的粮草的,奈何太子殿下是一个24k纯金挂逼。他手上金手指币富余,缺啥买啥。虽然系统卡着他不让他升衔,不能一路升级到电气时代二战水平的武器装备和科技树。但是优惠版蒸汽时代的各种物资,白明修买得是一个顺手,不管是粮食还是装备,他都疯狂购入,甚至把缺粮的西南搞出了四川和广东两处战略级粮食储备基地,足以令其消耗两年。
说实话,系统卖给他的粮质量真的不好,白明修自己吃过,就是陈粮,不过这年头当兵的有一口饭吃就相当满足了,更何况还是香喷喷的大米。太子殿下的另一手准备就是大规模推行农业合作社,并且广泛种植马铃薯、红薯等高产作物,连水稻也都换了高产品种。
当白明修大军返回广东的时候,就被当地老百姓跟拦住了。
郭之奇坐在马车上,听说有百姓拦大军,十分忧虑。郭之奇的儿子郭天禂忙问道:“怎么会有拦大军的百姓,莫不是有什么冤屈”
郭之奇数落儿子道:“怎么可能,大军成千上万,普通民众何时有胆子阻拦大军,就算是有冤情,也该是向官府呈情。”
说着郭之奇撩开马车的窗帘,看到前车的太子殿下居然在那位女锦衣卫副指挥使的陪同下,下了马车,走到了队伍的前面去。
郭之奇也赶紧下车,想要一探究竟。
等到他来至队首时,发现十里八乡的百姓们满面欢喜,穿红戴绿,甚至还敲锣打鼓,有的百姓抬着烤乳猪,最前的几位耄耋则手持饱满的稻穗,众人皆拜在大路两边,纷纷向太子叩拜。
“太子殿下千岁蒙殿下天恩,结合作社,兴水利,施仙种,布仙肥,如今我乡十二村,粮食丰产,特献祥瑞与殿下”
古代一般以多穗的水稻为祥瑞,发现了是一定要报予朝廷的,被当成是上天对统治者的嘉勉。老者手中献上的,是一株比普通水稻植株大两倍的双穗水稻。
白明修接过水稻,却笑着问:“老人家,今年这一季,你们的亩产能到多少了”
老者恭敬地回道:“全赖殿下派得老师,我们村凡是新法新种的田地,亩产平均有5石之多,最高的田居然接近7石如不是亲手栽培出来的,大伙儿谁也不信的。原本大家入社种稻,许多人不信新法新种,自留的田还是用原来的种和原来的法子种,结果种出来也就2石左右的产量,与社中的田,完全没法比,好些人都悔青了肠子呢”
白明修也是满脸笑容,说道:“5石啊,每亩七百来斤,这个产量其实还有得提高啊。”
他可是直接拿来了后世被无数人捧上神坛的袁圣人培育出来的超级稻品种,广州府的化肥生产出来也供应到这边来了,本身他就有试验的性质,没有想到产量翻了一倍,农民们无限欢喜。这下子,农业合作社的势头必将无法阻挡了。
160 爱民太子
老臣郭之奇站在一旁,对发生的一切都感觉到了惊奇。作为一个老派的文臣,郭之奇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对于天下百姓的责任感的,更知道农事乃是国之大计。从老百姓们极尽真诚的表情上,郭之奇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再去看太子殿下的背影时,不由感觉到一下子拔高了好多。
“究竟是什么方法,居然让此地田亩出产翻倍,若是能广之全国,又何来饥馑”
他旁边站的是一位同样因功和气节被封了爵位的文臣,黎维祚。当初黎维祚只身穿越云南缅甸,联络义军和土司,为太子殿下跋涉险境,任劳任怨。之后太子殿下封黎维祚为金冠伯,调入礼部任用。
黎维祚对郭之奇道:“阁部有所不知,殿下重实务而轻空谈道德文章,崇科学而推真知,澳洲那边有农学家研出神稻,产量是普通稻子的一倍不止,更有以工业制成的化肥,施作而养庄稼。如今朝廷中立农部,专司农事水利,推广优秀粮种和增产的种植方式。再加上朝廷在各地设农业生产合作社,集百姓之力生产。如今可见,太子洞见万里、英明决断,这一番新政,是大大有利社稷了。”
郭之奇有好些东西都听不太懂,不过他勉强知道,太子遇光复明室,实行了彻底的变法。说是变法其实都不准确,因为太子殿下根本就是以所剩不多的大明遗臣和明澳人为班底,重组了新的朝廷,称之为理政院,并将六部直接扩充成了十来个阁部,专司其职。
像是郭之奇这般从阎王爷那边转了一圈又活过来的大明遗老,哪怕是对于祖宗之法有特别固执的,这个时候都对太子的新政没有太多反对。毕竟新政奏效了,让太子打下了五省之地,复国有望。大明没了,什么都别提。
遗老们对于大明的执着,在于大明这个旗号,在于他们忠于的朱姓的明室,在于汉家的博带峨冠,他们是不会在意这个时候的鞑子是不是一心汉化,或者更符合儒家的教化等等。
毕竟从这个时候看来,中原汉人的头发剃了,朝廷上还有一群鞑子在开入部落首领会议一般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从种种宗法上来看,蛮夷称帝的满清绝没有半分更有天朝上邦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