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9(1 / 2)

d朱雍榕混到了一个高中毕业证之后,立志要成为有钱人,他觉得澳洲终究是个小池子,自己扑腾不开,于是便远渡重洋,从澳洲返回到了本土。他来的时候,只带了一名心腹老陈,在爪哇遇到了英国闲人史东,因为史东当过水手和探险者,曾经去过西非和印度,朱雍榕觉得用得上他,便以每个月10两的薪资雇佣了他。对于贫困一生的英国人来说,10明两已经算是高薪了。

史东耸了耸肩膀,对他的雇主道:“不管如何,老板您身上流着的还是皇室的血液,那就使您尊贵无比,假如您愿意听我的话,前往欧洲的话,不管是去伦敦、巴黎还是里斯本,您都会受到极为隆重的接待的,贵族老爷们送给您的礼物,就能让你做梦都笑醒。”

朱雍榕哼哼了两声,说道:“开什么玩笑,我可是一个连太子的面都见不到的假王爷。”

史东道:“可是拖您的福,连我一个英国人都有幸拜见过了中国的皇帝陛下,在欧洲可没有几个人知道真正治理国家的军主是太子而不是皇帝,这已经够我史东吹嘘一百年了。”

朱雍榕确实跟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关系反而还亲近一点,毕竟澳洲剩下的宗室不多了,永历还是把他们这些宗室当成是亲戚走动。一开始的时候,永历还能摆一摆皇帝的派头,经常赐下一些赏赐什么的。后来永历发现皇室的财产跟朝廷是分开的,他这边的预算都是司礼监掌握,超出限额之后就没钱花了,搞得永历到最后自己也都省起来,不会再没事乱送东西了。

永历对于自己的经济紧张格外不满,认为自己明明是富有四海的皇帝,结果花钱还得精打细算。直到司礼监拿出了太子监国他的开支清单,作为掌握整个国家大权的太子殿下,居然花销是北辰宫的七十分之一,日常用膳都是两三道菜,更是没有任何购买奢侈品,古玩书画一类的钱,甚至下属的馈赠他都一律不收。永历也毕竟是要脸的皇帝,慢慢也只能收敛一些了。

朱雍榕对史东说道:“史东,我雇你可不是为了听你吹牛的,而是要靠你的能力,为我做生意提供便利。你是英国人,你知道去年单单一个缅甸宣慰司跟你们英国的贸易额是多少吗是四百万明两而这点贸易额只不过是个开胃菜,东印度公司方面正在加大力度开发跟大明之间的贸易。我需要通过你,了解欧洲人,特别是欧洲的富人和中等收入的家庭都想要买些什么。不仅是茶叶、瓷器和丝绸这样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开发出他们新的需求,然后靠着我们大明丰富的物产和工业能力,转化成你老板我口袋中白花花的银子。”

朱雍榕这次来到上海,一共带了三万两的本钱,现在是十张薄薄的大明皇家银行的承兑汇票。大明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银行和金融体系,加大便利了做生意的人。皇家银行更是大明第一大商业银行,即便是澳洲和本土之间的银行业务也能做。这家银行虽然名字挂着皇家,但却是妥妥的一家纯国有银行。大明对于金融的监管很严,哪怕是白明修的司礼监都不具备投资银行的资格。

240 办工厂

朱雍榕派了老陈去看了看上海新城挂牌的房子,实际上上海现在最大的房地产中介行就是一家国有公司,叫做“美居”。经营模式上,算是一家非常纯粹的第三产业公司了,只做房产中介一个业务,不过倒是十分专业。其实在大明,并不缺少真正的服务业,从餐饮到牙行,其实都算是服务业,很多经营理念和手段,也一点不比后世差。

其实各个城市里也都有一些牙人、掮客,专门做的就是帮人找房子、找铺子,甚至杂七杂八将生意乔在一起的事情。

老陈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叠宣传册子回来,咋舌道:“老爷,这上海果然不愧是大上海啊,宅子卖得要比熙天府还贵了。”

朱雍榕接过宣传册子一看,也是惊异,“原本想要买个正儿八经带大院子的宅子,没想到还是太穷了,这套宅子倒是气派,三进院子有一亩的地了,居然开价就要一千两银子。”

老陈道:“问了那中介行中的经纪,说是三四个月之前还不要这么多的钱,结果这几个月,来上海的富户们多了,且人人都看出通外洋,集江南精粹的上海大有可为,现在还是太子监国的行在,于是都纷纷在上海买宅,于是房子的价格就升了上来。”

史东叫道:“真是疯狂,伦敦的宅子都没有这些宅子一半贵。这里的穷人怎么住”

这个朱雍榕倒是很清楚了,“小市民反而不需要愁了,就像熙天府那边一样,如果工作关系在国企,那都是有集体住房的,便宜得很,有些还是免费的。民政局底下还有公租房,总之升斗小民也自然是有活路。”

老陈问:“那老爷,咱们买还是不买”

朱雍榕一共便带了三万两来上海,而且他是准备在上海落地生根,搞自己的大事业的。

“买吧,大宅兴许是贵了,看看买一套联排吧。”朱雍榕说道,他在熙天府也购入了一套联排住宅,知道这些住房虽然面积上一般也就是一二百平方的样子,但是住起来算是很方便,而且都在城市中心地带,做什么也便利。

朱雍榕最终去看了几间联排,以四百两的价格,买下了城中一套二百二十平的联排住宅,带前后小院。这住房有上下三层,一共五间卧室,朱雍榕自己住在三层的主人房,二层交给了老陈和史东住,老陈又请了了一个保姆,料理家中的事。

安排妥当了住处,朱雍榕又到处开始考察,他的第一站便是招商办。在澳洲呆的久了,朱雍榕已经做事行动很像是一个近代社会的人了,对于政府的各种规章和运行,也是相当熟悉。

朱雍榕来到上海招商办,这里活动的人不多,也就是小猫三两只。大部分人还不习惯政府职能转变这种事,往常人心目中衙门都是有事都要避免去,更谈不上服务便民了。

他取了个号,安然地坐在那儿等着,一点王爷的谱都没有。

轮到他之后,朱雍榕带着两个侍从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坐着两个人,年纪都不算大,一人约莫三十出头,一人看上去刚二十岁的样子。年轻一点的小伙子,胸牌上挂着实习二字。

他堂堂一个王爷,进门还是很拘谨地行礼,微微鞠躬。对方也朝他鞠了鞠躬,算是还礼。

“这位朱先生,有什么能够帮您啊。”负责办公室的是从四品官员周慎思,自他从南海岛屿上了太子监国的船,官运也算是亨通,已经升到了从四品,并在上海这么一个紧要之地,任招商办的副主任。

实际负责咨询的活儿也不该他一个副主任做,只不过现在人手紧缺,也输送了一些新人来,他顺便带着培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