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叹了口气道“要说主意多,肯定还是要问太子的,不过赵尚书说的也有道理,兵部必须有能力自己处理问题,要不然,大明养我们这群兵将何用”
李定国现在考虑问题已经越发近似于现代人了,他所在意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打败满清这回事了,任谁人此时都能知道,满清一定就完蛋了,接下来大明要准备如何治理天下。
这一年多来的战争,实际上明军真正的伤亡并不多,而且兵力是在不断扩张的,但是这些兵员主要来自于清军的投降部队,以及白明修的雇佣兵,只有少量是来自于义军或者来投军的人士。明军要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要建立起稳定的征兵机制。
张显钰说道“太子其实这也是在难为我们兵部,说起来本来我们就是征兵制度,但是他却不叫我们征兵,而是行实质的募兵。太子的考虑是,在复国战争还在进行的时期,强行征兵就跟拉壮丁差不多,会减弱我们部队的战斗力和正义性。而未来国家完全光复,服兵役的教育普及开来个几年,到时候我们的工作估计会好做很多。”
还是狮姐的眼光独到,她直接开口道“整个南方有五千万人口,加上藏匿的人口恐怕数量还更多,现在只是让兵部征补员额两万多人,就难倒了各位大人么我看还是方法用错了,太子暂行募兵,还是有道理的。真正有心投军,为了驱逐鞑虏而献身战斗的,才是我们最好的兵员。而且,凡人都畏惧死亡害怕当兵,更觉得当兵皆是苦难,而且没有什么好收入。可现实不是这样,大明复国军的工资高的很,还有各种福利,在营中的生活足以让普通的农户羡慕。归根到底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些,而以传统的眼光看我们大明复国军。甚至还有些人,以为我们执行的仍旧是世兵制,当了兵以后就世代当兵,世代穷困了。”
吕信认可道“施司令说得很对,我们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但是要铺开这么大的宣传,我们恐怕也是力有未逮。”
狮姐则道“加强军地合作嘛,这些事总得有公署中人来帮我们做。而且,得瞄准了我们真正的目标群体合作社中的农民子弟,这些人都是受益于太子新政的群体,对朝廷的感召最强烈,而且很多也非常贫困,所以兵部的征兵活动,不能就在府城立个摊子就完事了,而是要走到下面的乡村中,去接触普通的老百姓,去跟农业合作社去谈。”
赵旭一边听一边记录着,赞道“不愧是太子身边的人,施司令的本事确实非同寻常。”
结果狮姐听了却冷着脸怼了赵旭“哼,赵尚书这话就不对了,我是我,太子是太子,你这话捧不了我,也捧不了太子。我的本事,也不需要通过他人来衬托。”
赵旭尴尬不已。
南明日不落
250 冒襄
头部广告如皋水绘园,冒襄郁郁寡欢,频频让自己新纳的小妾斟酒,与自己的朋友对饮。随机广告5
“本以为大明光复,朝廷重临,总不至于再怀才不遇,能施展一番抱负,却没有想到,太子监国居然被一群化外澳洲蛮夷蛊惑,行那什么新学新政,国子监的大门都进不去了,唉,江南人心已经乱了啊,钱牧斋、吴梅村这样的大文豪,虽然说德行略亏,但总不至于流放至海外,朝廷法度之苛,恐怕已经是历朝历代仅见了。”冒襄喝醉了酒,大着舌头开始说一些不满的话。
这个曾经被人称为复社四公子之一的江南名士,加上风流名气远传,跟陈圆圆、董小宛、顾横波等一众名妓都有往来,一生之中流连的女子不知凡几,多被人戏谑。
冒襄这人虽然有一些才学,但是却并无才具,他少年时喜欢谈论国家大事,好像自己持着能使得天下大治的良方,不过他几次科举什么都没中,反倒是流连于红楼楚馆,做着一个声色犬马的江左豪子。他那个时代的江南士大夫不见天下危亡,反而是宴安鸩毒、骄奢淫逸,冒襄也就是其中之一。
清军入关之后,江南动乱,冒襄也跟着复社的人搞过他们自认的阉党余孽阮大铖,虽然社会影响非常大,但实际上却并无助于复国大事。随机广告4甚至清军侵掠江南的时候,他在老家如皋,有义军反抗清军,他反倒是害怕地躲到了浙江去。
冒襄倒是后来也曾多次缅怀自己抗清的好友们,也收养抗清义士的遗孤,并终身不出仕清朝。
太子监国入江南之后,冒襄也是格外兴奋,认为自己终究不再是亡国之人,甚至“一身本事”能够施展。他眼见着万斯同、顾炎武等人都出仕大明,并且逐渐位高权重,冒襄也想当个大官。他凭着自己的名气,托了不少人做引荐,但是没有想到,江南很快刮起了清肃之风,许多江南士绅竟然都因为投清或者压迫百姓而被入罪处理了。而他的引荐也始终没有奏效,他仍旧是布衣一名。
冒襄大节无亏,本来安安生生地在南明继续做一个快活公子也不是不行,不过自从他结识了一个朋友,便发生了很多变化。
他认识的这人,名叫刘晁庵,说是徽州人士,小有家财,因为仰慕冒襄的字画,多次出巨资购买他的作品,遂跟冒襄结识为好友。这刘晁庵每次见冒襄,都带着厚礼,甚至还两次赠送给冒襄美女,让冒襄一时引此人为知己。随机广告1
两人每每喝酒,多谈论各种事,刘晁庵就经常夸赞冒襄非是池中之物,有安邦定国之才,屡屡被埋没,非常可惜。有的时候,刘晁庵也会表达出对江南形势的担忧,毕竟对于士绅的打击,谁也说不准会不会落在自己头上。而且新学新政,违背了祖宗之法,很多地方都让读书人斯文扫地,特别是伤了士子们的颜面。
冒襄原本其实也没有对南明朝廷有什么看法,但是有了这个刘晁庵,他的很多负面的情绪就被放大了。
刘晁庵一边一边给冒襄劝着酒,一边拿出一份报纸来给冒襄看“是啊,其实这朝廷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辟疆兄你看看今天的这报纸,头版头条说的是太子谈什么宝山炼钢厂的建设,再瞧瞧第三版上这豆腐块大小的文章,写的什么,啧啧啧,北辰宫胡贵人诞下皇八子,陛下又添了新的子嗣,何其重要的大事,居然仅仅有这么一个小版面报道。”
冒襄拿过报纸,胡乱地一看,也是十分生气“国已不国了啊太子监国已经是僭越皇位了,陛下仍春秋鼎盛,却远居蛮荒化外之地的澳洲,由一群二百年前就放弃皇朝的野人围着。如今天下欲定,鞑子已经不成气候,太子仍以稚子之身把持大位,而不迎回皇上,这种行径,实在是大逆不道”
刘晁庵又开始煽风点火,他道“辟疆兄说得极是,恐怕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