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1 / 2)

d着无比眼红。

荷兰已经想要通过谈判的手段来解决跟明国的争端,可即便如此,范杜夫在战场上仍旧会尽忠职守,向他的清国雇主合理的建议,如果能够对明国造成有效的杀伤,那也是非常不错的结果。

“就依范大人的意思,猛攻敌军炮阵,袭击敌军两翼”华善立即道。

这时候,很多的满清将领都知道从缅甸以来,清军对南明太子监国率领的大明复国军就从来没有胜利过,可是让他们去理解是技术含量差了几个时代,组织度差了几个时代这样比较抽象的东西,他们是做不到的。大多数的军将还是以比较传统的眼光去看待的,即便他们知道明军的武器很强,但是这只是一个从属地位的原因,真正的地位还是将军本身,或者是部队本身。

清军在接到命令之后,开始缓慢的行动起来,这支有着欧洲方阵,但是除此之外一切都非常满清化的军队,怎么都让人看着不伦不类的。抱着燧发枪或者鸟枪的清兵们,迈着并不整齐的步子,一步步地向前迈进。而顶在他们前头的,往往是好几台一字排开的盾车。

当然,最先开始冲击的,自然是清军的骑兵。

清军的骑兵是分蒙古马队和满洲骑兵的,他们发出着各种怪叫,操控着马匹,凶悍地朝着明军袭来。只不过已经提前挖好了壕沟的士兵们,对于这样的一支骑兵,并未有什么恐惧感。

4000清军的骑兵哗啦啦地冲了上来,声势很是吓人。这个时候,明军的炮兵并没有完全设置好,所以没有朝清兵开火,但是步兵们却早已按捺不住,在清军骑兵一冲过来的时候,就开始射击。

“哒哒哒哒哒哒”像是扯布一样的重机枪发射声,立即便主宰了这个战场,清军的骑兵如同中了魔法一样,哗啦啦地摔了下来。

原本士气昂扬的满清骑兵一下子就傻了,“别冲了,别冲了,冲上去是送死”

结果,一部分满清骑兵半路停了下来,然后从马上跳下来,拿着步弓和火铳,朝着明军那边胡乱放着。这种战术其实在关外的时候,满洲八旗兵就这么用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骑射无敌,而是类似欧洲龙骑兵式的战斗,上马机动,下马作战。而面对比较孱弱的明军和农民军,这种快速冲击,然后近距离用弓箭和火枪的骚扰,很容易打得明军和农民局阵脚大乱。而就在这个时候,这些鞑子兵就进行冲锋肉搏,往往能够收取比较好的战果。

可是这会儿他们的做法,就跟搞笑一样了。他们的弓箭和火铳根本达不到真正的射程,此时下马放箭和开枪,是盲目的,完全是害怕接近明军阵地。

而就在此时,明军的炮兵也准备好了。

“开火”炮兵团团长蔡志忠心情激荡,他手下的炮兵近乎于相近的时间点上,射出了一轮齐射。

明军炮兵的齐射水平相当高,为的是进行一定的校射,并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敌军,形成广域的火力打击。

最亮眼的还是明军此时最高技术水平的155毫米重炮,一五五榴弹直接砸进了清军的阵中,爆出极致的火光和冲击波,掀翻了一大片人。

在这场战斗中幸存的荷兰人范杜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形容“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会有炮击能够有这样大的威力,它如同上帝直接从天上降下的神罚一样,充满了威能,我能看到几十名士兵在那爆炸之下被轰成了齑粉,几十尺内到处都是被烧焦的血肉和难以辨认的人体器官。哦,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战争大概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变得如此恐怖,一支如同魔鬼一样的军队,也就是从那开始,席卷整个世界,给世界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一朵朵美丽的死亡之花,绽放在战场上,炮兵团辖下四个营,共36门105毫米榴弹炮和36门155毫米榴弹炮很容易地就覆盖了这片战场。原本还昂扬着精神准备教训明军的清军,在这样的炮击之下立即哭爹喊娘。

“跑啊,再不跑就给炸死了”

“不能打,明军根本打不过的”

恐慌如瘟疫,四处蔓延

南明日不落

273 通州之战下

即便是白明修,在观摩大明复国军近卫独立旅作战的时候,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真的是太强了

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极高,明军的炮火覆盖之下,简直如同地狱领主将地狱直接拉进了人间,在这样的炮火下,很难想象会有一支前现代军队还能继续战斗。

步兵们的重机枪,也在疯狂地抛出弹壳,一片片冲上来的骑兵应声倒地。

大概是太久白明修没有经历过这样双方针锋相对的野战了,所以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是感觉叹为观止。

“这不是战斗,是屠杀,排队等待枪毙而已。”

马走日从旁说道“不过殿下,清军并没有放弃哦,他们仍旧在尝试集结。”

白明修远望战场,发现果然如此。那些被炮击打得已经建制不完整的清军,在这一时刻居然仍旧在集中着,顶着看起来根本不济事的盾车向前前进着。而骑兵的队形虽然乱了,但是脸上仍带着疯狂的神色,想尽一切办法躲避子弹,冲向明军的炮兵阵地。

当然,一切都只是徒劳的。

太子监国的脸色变得稍稍凝重,虽然他知道这一切对战斗的结果其实并无影响,但仍旧发现满清军队还能向前冲杀,有些诧异。

马走日倒是有着自己的一些理解“若说悍勇的话,其实满洲人,乃至我们汉人,从来都不乏悍不畏死之辈,即便是在这么大的劣势之下,他们仍旧要冲上来,给敌人一点伤害。毕竟,他们倒下之后,所谓的满清帝国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倒下。”

今天的通州战场,让白明修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度历史书时的八里桥之战。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僧格林沁带领着数万清军对抗不足一万的英法联军。这场战役被中国人认为是蒙古骑兵和骑射在近代之后的绝唱,整场战斗中,清军伤亡了几千人,而英法联军的只阵亡了十几人。

这一场悬殊的战斗彻底让当时的中国人知道在军事上自己究竟落后西方多远。白明修小时候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记得里面很多片段,虽然后来他知道史实上不尽完全一致,但也大体保留了原本的风貌。那时的清军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就如前明军队一样,可是在战场上,仍旧有士兵在顶着巨大的伤亡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攻击,直到他们被英国人法国人全部杀死。

今天的战场上,白明修有一种类似的感觉。清军爆发出的战斗决心,恐怕是这么久以来罕见的,从明军在北塘和大沽登陆的时候就已经能感受出来。没有军队成建制投降,有的只有带领着军队的一些鞑子将领拼死战斗。

即便是汉兵,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他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是否站在一个正确的阵营之中,站在鞑子的那一边选择没有意义地死亡。白明修不能指责他们,这其实在二千年以降的改朝换代中都是常事。

除了此时他掌握的大明复国军,真正成为了一支充满荣誉感和纪律,有爱国精神和以人民的保护者为己任的军队,自古的军队只不过是王侯将相的一个脚注符号,衬托了千百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华善率领的部队烟消云散了,华善本人倒是没有跟他的士兵一样为国捐躯,而是立即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