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从文听到朱雍榕这样说,也是笑笑,他是出身于农村,自然清楚大明现在推广的农村合作社到底是多么强大和恐怖的一种基层组织。他现在学习马恩政治经济学,学得越深入,越觉得农业合作社这个东西简直是一个绝妙的设计。
农合既保证了农民获得私产,拥有直接的生产资料的调配权,从地主士绅阶层中夺取生产资料,从而直接毁灭掉传统的地主阶级,改变封建经济的模式;并且,农合作为基层组织,连接了广大群众和政权,让这个古老国度第一次实现了对于全民数目字的经济管理。大明有多少人口,收多少赋税,这些一下子就清晰了。而通过基层组织,大明一下子衍生出了更多管理人民的方式,比如这一次的全民扫盲运动,就是从农合的层面展开的。
而再往上延伸一步,政府的有计划的经济模型也在农合的层面也可以顺利展开了,比如通过农合普及某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如现在江南、山东等地开始大面积地种植棉花,这就能够为工业提供原料。
同时呢,围绕着农合产生的一系列的设施,有效地在促进经济运行和发展。如统购统销政策下出现的,府县级别的农产公司、国家级别的大明粮食公司,打掉了原本的私有粮商,由国家全面掌控粮食这种战略性资源。于是,国家获得了剩余农产品,等于实现了原始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同时稳定的粮食供应,一方面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调配,缓解灾年和调解城乡粮食问题。
加上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必不可少的供销社系统,大明直接将有产的新农民阶级转化成了需要消费、并且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更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因为工业品必须消费掉有需求,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并提升技术。
越深入学习,周从文就越觉得,农合这东西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天才顶层设计。当然有了天才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必须有着强大的执行力。大明当初是靠着自己复下乡,外加国子监系统培养的青年干部们下乡来完成的,强制力和管理力都具备,才最终初步实现。
到如今,大明开始挑战更深入更广泛的农合化了。
357 一五计划下
周从文看着报纸,发现在第十几版的犄角旮旯里有着一条并不显眼的报道,大明宗室确认及身份说明。
“咦,这是要恢复大明宗室的的身份吗”周从文颇为好奇,但是站在他对面的朱雍榕却是身子一震。
周从文将这报道看了一遍,这才笑道:“原来是仅恢复一个世袭的名头,无封无俸,全无好处,以后仅仅是要承担宗室的礼仪义务,但是却没啥真正地位了。说是能找到各王爷直系子孙的,这就追认了,找不到直系的,也不再找什么继位人了。宗室以后,非皇家直系,不会再封任何一个爵位了。”
周从文自己评价道:“皇上对于自己本家的这些亲戚,真的也是不太优容,皇家的这些皇子皇孙们,经历了这场变乱,死伤无数,活下来的也不多了,想不到竟然也没有延续太子颐养宗室的传统,而是彻底撒手不管了啊。”
周从文撇着这篇报道最后看到了名单,在比较开头的地方就看到了一个名字:“诶,朱雍榕,朱兄这不就是你的名字”
朱雍榕一把抢过报纸,自己看了个清楚,果然在自己的名字之前看到了“岷王”两个字,看罢他不由苦笑:“居然真的有。”
周从文稍稍变色,道:“岷王殿下”
朱雍榕将报纸还给了周从文,笑道:“这个虚名有什么意思,还是叫朱兄便好,都不顶事的。”
周从文经历了新思想的洗礼,这个时候也有点平等观念了,对于什么王侯将相脖子也不会软,他笑了笑,说道:“最起码也是我朝的王爷了,而且还是世袭,能穿五爪龙袍的。”
两人说这话,这会儿朱雍榕的老仆老陈和他的英格兰员工史东都激动地跑来图书馆找他。
“大喜啊,老爷,哦不,是王爷朝廷承认了您的亲王身份了”
史东更是兴奋不已:“老板,哈哈哈,我史东果然要转运了您现在可是这个庞大帝国的亲王了,太厉害了,我们如果去一趟欧洲,一定能够受到最隆重的接待,而且大赚特赚。”
朱雍榕反而没有外人那么兴奋的感觉,他挥挥手,摇头道:“皇上当年就说了,宗室这个东西其实已经废了,现在只不过是给我们这些人一个虚名,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全是负担。多少都要为皇帝去承担一些礼仪上的事情,行为举止还要接受司礼监的监督,出了差错就直接夺爵了。之前我还真的考虑过去欧洲走走看看,可这现在我要出门,估计就得朝廷批准了。”
朱雍榕跟周从文打了一声招呼,拱拱手说声抱歉,就带着两个家人回去了。尽管是一个虚名,但是官方的认证还是要领的,他朱雍榕毕竟是要代表岷王世系的。
周从文看了一眼匆匆离去的朱雍榕,摇了摇头轻笑了一下。
分割线
顺天府,白明修这两三天也感受到了些许疲惫。共和院大议果然是工作密度非常大、强度也不低的活动,不得不说现在的参议们大部分都是唯唯诺诺,说是来开会不如说是来旅游的。不过,里面也有一些少数较真的参议,真的非常当回事,围绕着一些议题,反复跟理政院负责方进行攻防。
倒是,这些争议比较大的议题,大多都是非经济议题,比如说简体字的推广,比如说义务教育、国家补贴,甚至还包括军队建设之类。倒是经济议题上,也许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大部分参议们都不明所以,所以也就放过去了。
诸如黄宗羲这样的参议,在思想上就是推崇农商并举的,理政院在一五计划中所属的各种建设行动,都得到了参议们的支持。
也有一部分参议质疑了现在大明的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拉起了一大堆国企的行动,他们说的无非就是“国不与民争利”这样的内容。不过类似的辩论,白明修在后世的网络上见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