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决定大明国际地缘政治地位的,还是印度洋。”
对于这一点,白明修其实很认同。哪怕是另一位面共和国面对的格局,大洋彼岸有一个鹰酱,实际真正决定中国地位的,是印度洋,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才被推了出来。
“对于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殖民,其实略微麻烦一些。不比南洋地区,整个南洋地区的人口,除了少数的几个地方,都比较稀疏,大明通过几十年的殖民,汉人比例很容易就达到绝对优势,继而就像是我们数千年来从黄河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一样,成为很稳固的中华本土。但次大陆民族人口众多,也历史悠久,如何殖民,要费一番心思。皇上的想法,现在是扼守住波斯湾、斯里兰卡、缅甸和新加坡等重要的关卡,对次大陆进行珍珠链式的港口殖民,并且辐射次大陆的经济。我认为这是非常务实的一条路。”
梁海晟继续笑道:“显然皇上是希望催生印度进一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地区,但是他又不希望出现一个面积巨大、人口众多又团结、带有潜能的新兴国家。所以大明未来会着力分割掉莫卧儿帝国,并且催生出大小几个甚至几十个次大陆上的国家。当然,其实我本人对印度并不看好,种姓制度根深蒂固,没有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不太可能实现完全现代化的目标。”
白明修说道:“与其考虑扼杀别的国家,不如努力奋进,让自己更加强大。”
梁海晟激赏道:“王司令是正派的军人,而我是一个外交官,我们的工作从来都是遏制、打压,通过我们的硬实力去赚取更多的筹码。”
“我能够理解。”
“印度洋体系是我们大明倡导的,强迫其他国家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通过执行这套体系,我有信心未来大明会完全控制住印度洋地区的金流和贸易流动,欧洲殖民国家们是可以谋利,但是最大的一块还是被我们大明拿去了。毕竟在印度洋地区,我们是没有能力去搞特别大规模的开发的,本土那边都嫌开发的力度不够,而且后面还有南洋各宣慰司排队等着,怎么也排不到印度洋地区的殖民地的。所以在这边,我们更多地还是借助当地人、欧洲人去进行开发和贸易的。我们通过连通金融系统,开放港口和促进自由贸易,实现的是增加贸易量,培育市场。我们要打开整个印度洋地区的渠道,让大明的工业品能够流入这些地方,赚钱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推动我国工业的发展。因为只要有订单,企业才会有生产,有大量积压的生产才会考虑扩张产能,或者提高技术和生产效率,最终进步和受益的是大明。”
梁海晟做了一个很好地解释,更让白明修颇为惊艳。但想一想,其实大明的官员们的做事方法,其实都是沿袭自己的。是他皇帝陛下本人重视工业化,重视科技和生产力甚于一切。欧洲人可能一切目的都是为了钱,而来自21世纪的白明修却一切目的为了生产力进步。
梁海晟笑了笑,道:“我们还需要在印度洋沿岸拿下更多的地盘,才好继续推行我们的政策。我们下一站就是前往缅甸了吧,貌似吴敏宣慰使正在跟莫卧儿帝国孟加拉省进行战争,恐怕我们环球舰队经历的第一场真正的武装冲突,就要上演了。”
其实历史上缅甸的统治者就不断地在向西扩张,孟加拉地区和缅甸地区时有战斗。吴敏在确立了缅甸的大势之后,一直尝试将影响力扩展到西面地区,也就是另一位面里的印度东北各邦。缅甸宣慰司的扩张,挑战了孟加拉省的利益,于是双方在边境上时有冲突,甚至吴敏还要求缅甸藩军跟孟加拉军队打了几仗。在大明的国家尺度上,这种战争规模小到不足一提,不过这次白明修前来,也准备处理一下这边的局面了。
448 新缅甸
越过新加坡,通过马六甲海峡,大明的环球舰队进入了印度洋地区。在此之前的区域,大明是完全主导陆地和海洋,拥有东亚、东南亚的几乎所有土地,控制所有的海域。不过进入印度洋之后,就算是一片更中立的水域了,尽管大明仍在印度洋上控制着缅甸和斯里兰卡两地,而且除了大明之外,其他势力都没有大到可以压倒其他国家。
白明修最近一段日子已经很习惯以王开的身份生活着了,反倒是他的本体一直也就是在太平宫闲着。他终究有些向往不太平静的生活,包括之前以步安的身份作为一个镖客,在北美大陆上殖民探索,现在以王开的身份带领舰队征服大海,这都是很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
印度洋上的航线已经是非常繁忙的航线了,有着大量中外商船来往。而这些商船在见到庞大的大明环球舰队之后,往往会致以敬意。
这是有史以来水面上出现过总排水量最大的吨位,代表着人类生产能力和科技的巅峰,更代表了一个大帝国的实力,值得尊敬也必须尊敬。
航行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舰队中的人兴奋感都已经过去了,他们已经认识到长时间漂泊在海上其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即便环球舰队实际上会经常在陆地停留,但是他们停留的地方不一定是条件很好的所在。即便是新加坡这样规模不小的城市,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找到适宜居住的地方,还不如呆在床上。而随着进入印度洋,大明还有一些军事任务和殖民的任务,那么条件也便更苦了。
舰队在一周的航行后来到了仰光,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仰光比新加坡甚至还要好一点。这座城市算是白明修所建成的第一座城市,尽管他只是开了个头,真正的工作是吴敏做的。
这算是白明修第二次来到仰光,上一次离开这里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片小渔村和不毛之地,可是如今回来一看,已经是一座相当气派的城市了。
就连外交官梁海晟也不仅表示:“吴敏有宰相之才啊,仅看仰光的建设,就能知道这个人有大格局。”
视野中的仰光府还真的很有都市样子,非常一流的港口码头设施,港湾中的造船厂船坞中格外忙碌,至少二十多艘船只正在建造着,码头上也有几十艘商船,工人们在忙碌地进行着货物的装卸。这里干活儿的人大部分还都是缅甸人,但他们的穿着却非常现代了,跟大明本土的汉人们很像。
港口区之侧居然是一个类似cbd的区域,一系列高楼林立着,尽管这些高楼可能也就是五六层,乃至十三四层,但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有气派了。这里存在着酒店,各种公司的办公地点,大量的商场和商店,已经人来人往的街道。
在外围才是仰光的居民区,这里的居民区显然是有过统一规划的,房子看上去都很整齐。居民住宅一半是那种独门独栋的宅子,另一半则是三层住宅楼,一栋楼可能容纳几十户人家,一半是木质的结构,这样的公寓比较小,不过也适合人口不多的家庭居住。
白明修对于仰光的发展也挺感兴趣的,他指着那些成排,虽然不怎么有美感,但是贵在使用的矮层公寓楼,问道:“都是些什么人住在那里”
负责港务接洽的人员回答道:“那边啊,就是普通人家的住处,是宣慰司建造的公租屋,这东西建造的非常快,基本上从打地基到最后建完,有经验的建筑公司4个月就完成了,通水通电通下水道。这样的公租屋是廉价提供给仰光居民的,约每个月租金150文。好多进城的缅族、孟族、掸族都是居住在这样的公租屋里。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约有23两吧,所以150文真的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