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2 / 2)

另一个研究员说道:“比起很多机械、装备研究中心,我们小孟庄这里因为跟产业结合比较差,所以基本上没太有企业来的项目,所以非常依赖国家拨款。因为我们的主管部门也没有在这个五年计划里给我们批发射计划,所以我们很多技术搞出来了,也验证了,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推出来。即便如此,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别人都说我们小孟庄这里是一个有理想的研究站,因为大家都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大明人能够飞出地球,登上月球,甚至去到更远的外太空。”

白明修笑了起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李康康认同地点头:“是啊,即便地球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发,但是我们的眼光不应该仅仅看到这个渺小的星球,宇宙无垠,也许未来我们会拥有自己的殖民星,一个家族的亲友可能相隔几个光年也能通信我也许看不到这一天了,但是希望我的子孙后代们能够见证。”

白明修真的没有想到,这些搞航天技术的大牛们,居然如此的志存高远。其实想一想也能够明白,大明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强国,不可能被外界击败的强大存在了。虽然像白明修这样的俗人,一直致力于开疆拓土,为大明的子孙后代开辟生存空间,但广大的明人都要找个方式去自我实现。而这些搞技术的人,就萌生了如此的想法。

十几二十年前,白明修做了个系统的支线任务,系统奖励给了他一系列的著作,这些基本都是他那个位面在18世纪以后才出现的文学经典,其中就包括早期的科幻小说,从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凡尔纳的系列小说,还有后来影响巨大的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银河系公民,更有神一样的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我,机器人。

这些作品挂着各种各样张三李四的名字出现,白明修还为了合适,弄了一些系统作家出来冒名顶替。所有的作品都经过了大明本土化的改造,带有华夏文化的特征。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关于科学和未来的探讨,无疑对于大明普罗大众是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也激励了许多年轻人投身到这个事业中来。

当人类解放了自己的想象力,主动去探寻未知和力图去掌握新的理念和技术时,也许“上帝”会发笑,但是执着的人类所爆发出的光辉和能量,都是不可估量的。

“你们现在在做的工作,是先驱性的,会被日后大明所有国民记住的,更是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我承认,我们大明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在一个领域进行投入,不过我会向理政院说明你们工作的重要性的,我也想看到我们大明的卫星漂浮在地球轨道上,也希望有朝一日大明的宇航员能够在外太空与我们对话。”

白明修一番话让在座的这些科研人员们很是振奋,但李康康又唱了个反调:“陛下的心意是很好的,足以见到对我们航天事业的重视。不过,我们也知道,航天事业不应该是放在现今最主要发展的领域,我们基建、铁路、造船、飞机、生物化学、电子半导体,这些东西都很重要,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航天现在过于遥不可及,大明和国民都会缺乏动力不断地往里投入。比起带有目的性的一次性两次性大规模投资,我倒是更喜欢现在有步骤、有周期的细水长流,只不过要求我们的同志们,都要耐得住寂寞了。”

这倒是真的让白明修对李康康刮目相看了,他的见地很厉害。历史上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其实有着美苏冷战太空竞赛的背景的,登月计划之后再没有多么重大的行动,也就没什么冲劲了。搞火箭也是搞导弹,然而现在大明连空中的敌人都没有,别说导弹了。李康康能够跳出自己的领域,在大明整体格局上思考,是很不容易的。

588 星火工程

皇上回了太平宫以后,叫来机要秘书,让其草拟一份敕谕,交给理政院,大意就是希望理政院内阁继续加大对多核心领域的科研研发的投入。

大明帝国的政体已经发展到了极具自身特色的程度,它既不是所谓的君主立宪,也不能叫完全的开明君主制。一般情况下白明修都不干涉理政院内阁的行政,甚至新总理大臣的产生也是白明修连同前内阁成员一同推举出来的。白明修在做法上,从来不会直接推翻理政院的政策,最多是督导令其修正。但在大明国宪的层面上,作为皇帝他还是有下诏进行重大政策和人事更替的权利,只是使用起来会非常谨慎。

无疑大明是一个专制国家,但绝不是一个单纯君主专制,而存在比较明显的集体领导的成分。

白明修日常参与政事,基本上就是开开会表达意见,进行监督。偶尔也会向今天一样,郑重其事地下敕谕。他最高级别的旨意,就是诏书,只不过白明修一般是不下诏的。

白明修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他不希望大明是一个脱离了自己就不能运转的机器,而是要不论是什么君主甚至没有君主坐在龙椅上,都能够朝着正确方向高速前进的。不过民间有着不同解读,许多传统儒士在对圣上放彩虹屁的时候,认为白明修做到了几千年儒家推崇的“垂拱而治”。

尚书言: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治天下;谏太宗十思疏言: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心,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千古以来,许多帝王都是有大抱负、大才能的,但是越是这样的帝王越是容易刚愎自用,最终要么穷兵黩武,要么不惜民力,反正搞得王朝越来越差,由盛转衰。比如汉武帝,比如唐玄宗。儒士们认为,好皇帝应该开创盛世之后,便将政务交给贤能臣子,而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但一般皇帝是做不到的,现在白明修完成了千古未曾的大功业,却不对所有的事情指手画脚,只是持正守德,教化万民,这让传统儒士们认为,光复皇帝简直就是亘古以来最贤明的皇帝。

自然,这时候这些旧派的儒士们不记得当年光复皇帝打压封建糟粕的旧事了。

皇帝发了敕谕,大臣们非常重视,立即便召集各界人士,开相关会议,几乎每个领域的科研代表都被邀请到京师去做报告。

总理大臣张煌言亦是觐见皇上,向其汇报内阁的主意。

“陛下,您给出的建议,臣子们都认为非常重要。于是,理政院希望能够推动一个新的工程计划,我们暂定名为星火工程,这一计划就是选定一定数量我大明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科研领域,集思广益,以项目推进,集合全国科研力量,攻克这些难关项目,大幅度地提升我大明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

白明修一听,倒是来了精神,张煌言说的这星火工程,倒是非常像大明版的“863计划”。大明虽然高端水平上不如八十年代的共和国,但是整体水平上,此时大明的厚度却是比那时候的共和国更强的,社会的经济实力其实也更加强。

张煌言又道:“只不过,现阶段我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可能爆发的欧洲战争上面,向星火工程拨款,投入国家资源,在这个微妙的时间点上,显得有一些不合时宜。”

白明修笑了笑道:“总不能因为跟西清打仗,而国家未来建设发展都不管了。星火工程可以说是未来几十年我大明能够屹立不倒、永葆强势的关键了,而且我们先行策划上马,让每个项目组、研究所做筹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