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8(1 / 2)

d过只有一门高炮,好歹进入白明修手里是装备了双联装57快炮。尽管从口径上看简直是惨不忍睹,但实用起来,这型小小的海蝎其实还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首先是这型防空炮艇虽然名为防空炮艇,但攻击目标不限空海陆,它的双联装57快炮射速高,火力密集,对付轻装甲目标效果是非常好的。而且海蝎吃水很浅,能够进入内河航道,并且能够跑出35节的高速,这对于这个时代的船只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最让白明修在意的一个优点,是海蝎防空炮艇是装备雷达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红警科技向来就比较黑的缘故,实测的海蝎防空炮艇的侦搜距离和准确性甚至不输大明新开发,部署在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上的雷达。白明修还命人拆了一部海蝎上的雷达进行研究,看看能不能增进大明雷达制造的水平。

白明修倒也是不含糊,一口气就购入了30艘海蝎防空炮艇,直接部署到了印度洋去。尽管小吨位的炮艇在航程上非常吃亏,也不太容易抵抗高海况,但毕竟那些海盗使用的船只,也都是小船,他们能走的地方,海蝎也是能走的。

王开虽然想要拿到更多的经费,为海军采购更多的舰船,但是不论是太平宫还是理政院都拿出了“认真防骗”的态度,拒绝给海军更多的机会了,王开也只能拿着三十艘海蝎聊以了。

印度洋舰队的数艘主力舰也开始向地中海抽调,他们的路线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直接进入地中海。大明海军在地中海拥有多处锚地,除了把守地中海大门的直布罗陀基地之外,大明还拥有克里特岛海军基地,把守东地中海。当初土耳其崩塌,大明和欧洲国家扶持希腊独立,希腊为了答谢大明,就将克里特岛赠送给了大明,现在是大明控制的一个重要军事枢纽。

不过也确实如白明修说的那样,比起陆军,西清海军真的就不够看,所以海军是不太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威胁的。驻欧陆军都非常紧张的样子,做好准备要上战场,甚至是以少敌多的劣势情况,而海军就像是在假日一样,每天定期地在地中海上巡航,甚至偶尔都会在甲板上开烧烤派对什么的。如果不是大明军纪严格,恐怕这些驻扎在欧洲的海军官兵们,都要弄出一堆混血儿来了。

白明修其实有一段日子没有从系统里倒腾雇佣兵出来了,他现在日常就是招募不错的人才,外加搞点技术。毕竟长期以来大明自己招募自己培养的军队就已经是非常够用了,也不用白明修再多此一举。

不过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白明修觉得需要再度开启自己的雇佣兵的征募了。

系统中大部分的雇佣兵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来自于白明修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一些军史游戏,实际的战斗力,有时候还不如大明现在自己武装起来的正规军部队。对此白明修也并不意外,因为大明军队是按照极高的标准打造的,装备武器也基本上已经是二战巅峰期乃至二战后、冷战早期的一些武器了,如果不是那种带有一定黑科技向的游戏里的部队单位,还真的没办法跟大明军队抗衡。毕竟大明军队背后的大明帝国是一个拥有如此强的实力的国家。

甚至在士兵素质和纪律等软性要素上,大明正规军的士兵都要强于系统雇佣兵了。对此白明修也是格外骄傲的,这说明大明的进步和体系都是成功的。

随着西清的军事进展,大明对于战争的准备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白明修在近日来也去参访了几个大明的军工厂,也不禁为大明雄伟的工业之力工业之美而折服。

占地面积上百公顷的大明沈阳飞机制造厂中,数千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在生产线上制造着大明最新的飞机,歼2式喷气战机。

大明早在几年前就首飞了喷气式飞机,并不断地进行技术积累。那个时候连刚刚服役的歼1都比较新,别说制造喷气式飞机了,所以仍旧在完善相关技术。而战争即将爆发了,大明空军终于下订了新式战机,作为杀手锏和恐吓敌人的绝好武器,首批就订了1000架。

现在沈飞制造厂,每天能够生产出3架歼2式飞机,而他们同时还在生产着其他型号的战机。

没有人真正理解或者搞明白了大明的工业实力究竟强悍到什么地步,这一切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601 乌勒登

枪炮声延绵不绝,硝烟弥漫着整个战场。原本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但是死亡却不断在这片土地上演。

战壕中倒着横七竖八的士兵尸体,被燃烧残缺的军旗无声地躺在地面上,一个皮质军靴踩在了上面,军靴的主人甚至都没有看到这面军旗。

“愚蠢的奥地利人。”乌勒登鄙视地瞧着那些奥地利士兵的尸体。

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乌勒登率领着清军一个师,击败了奥地利波西米亚军团和匈牙利军团超过五万军力,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更关键的是,乌勒登为清军继续南下布拉格,打开了一个通道。

乌勒登今年二十二岁,年轻的过分。他出生在哈萨克斯坦,也就是说他的母亲是在当年逃亡的路上生的他。乌勒登的父亲只不过是当年京师八旗的一个没什么地位的小兵,战死在了京师。母亲是跟着当时逃亡的大部队而来的,在逃亡的路上生了他。当时费扬古对于任何怀孕和生子的满洲婆娘都特别在意,不仅派人好好照顾,而且还给她们发钱。乌勒登的母亲和他自己都对乾隆爷特别感念。满人就学都是免费的,乌勒登也算聪明,很快就脱颖而出,被选拔进入卫军八旗,年仅二十二岁就成了师长。

当然这种情况其实在以前的满清也不罕见,只不过一般年纪轻轻能统领大军的,往往都是身份地位很高的爱新觉罗家,或者功臣世家的子嗣。乌勒登只不过是一个普通满人家的孩子。

不过现在的西清帝国之内,满洲人极为稀少了,每一个满洲人都被当成是宝贝。几乎每一个成长起来的满洲人,都被送入卫军八旗作为军官培养。

在西清灭掉普鲁士之后,清军几乎没有任何停歇,反而是后续补充了更多的师。

最早卫军八旗是使用类似晚清新军的编制,不过后续费扬古不断改革清军,使其变得更像是大明军队了,镇这个明显带有防御特征的建制被改为了师,协标营队排棚这些名字倒是还在保留。八旗作为一种改良式的军民融合的社会组织制度,也在发扬光大。

现在禁旅八旗和卫军八旗的分野已经不再清晰了,费扬古也不再需要担心俄罗斯人、哈萨克人乃至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这些民族的忠诚度,所以哪怕是他的两黄旗御林军之中,现在都已经有其他民族的人了。

西清军队的构成其实也非常有意思,就以乌勒登率领的这个师为例,他的师下面有两个协,以及一些师属部队。整个师共有8个标,分别是1个满洲标、4个俄罗斯标、一个哈萨克标、一个哥萨克标和一个鞑靼标。由于很多士兵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通用大清国语,所以他们一般是以民族编成一个团级建制的,也就是标。这些标的标长全都会中文,所以他们来师部开会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清军中也有一些混编的标,是这里面的官兵能够互相理解,但是清军的混编工作并不顺利,这些混编标明显不如“纯种标”战斗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