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这无限扩大的过程中,一座金光闪闪的彼岸桥梁显化世间红尘万象,在随着太极图的扩大而无限延伸。
似乎,这太极便是苦海,而桥梁便是渡过苦海的彼岸,苦海不尽,彼岸亦不会停下,两者相互追逐,无限衍生,无限壮大,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却又不可超脱。
“世间为苦海,以生灵做命泉,人之体内亦有苦海,吞天地之力,以己身为命泉,为神桥,为彼岸若能使苦海之内充满生命的甘泉,怕已是真仙道行。”
叶尘立身彼岸金桥之上,他的心中已经明白,为何古之大帝被称之为极道。
遮天体系第一秘境便是轮海,而轮海中有苦海、命泉、神桥、彼岸
这几个小境界,是人体的秘境,但又何尝不是天地的秘境。
整个阳神世界便是如此,整个宇宙都是苦海,众生相当于命泉,而众生想要渡过这个大苦海,就出现了彼岸金桥
然而,这个巨大的太极,就像是无限延伸的苦海,而古之大帝,就像那仅仅贴在太极边缘的彼岸金桥,太极无限延伸,他们同样也在无限延伸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道同存,有时甚至更强一些,所以,便是极道
然而,太极与彼岸之间,这似乎是个无法打破的圈,但每一个活出第二世的大帝就会打破这个圈,超越太极,超越道
然而,这个超越并不是永远的超越,你可以成长,苦海也可以成长,或许九世之后,才是真正的超越。
那时,苦海中不在需要什么神桥,因为已经没有苦海了,处处都是生命的甘泉,处处都是彼岸
如今,叶尘虽然成为了阳神世界的彼岸,但并不是说他已经有了完美真仙的道行,因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以他现在的战力,很可能连一个大帝都打不过。
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胡说八道,阳神宇宙每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就要挂一次,但遮天宇宙不知道活了多少年。
只此一点,阳神世界的综合实力便比不过遮天。什么样的环境,养出什么样的生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嗡”
突然,叶尘动了,他施展无上之力,将整个起源之地炼成了一件神器之王,化为了一颗球体起源天球。
紧接着,极道天球从他眉心之处飞出,与起源天球相互这么一转,两大天球便瞬间解体,化为了两股精粹,融入了太极图中的两个黑白原点之上。
“轰隆隆”
刹那间,在得到这两股精粹之后,太极图超越极限,打破了神器之王的界限,直接晋升,化为了彼岸神器。
“唰”
与此同时,一道人影从太极图内缓缓走出,他手执一柄拂尘,身披太极道袍,鹤发童颜,是一个和蔼老者的样子,其双目深邃,似蕴含了整个星空一般,闪烁着智慧的灵光。
这是太上道祖,是叶尘从虚空中创造出来的生灵,他自诞生那一刻便有着九次雷劫的实力。
如今,随着太极图的晋升,太上道祖得到了极大的好处,他的修为超越了阳神,超越了粉碎真空,超越了任何一位双重体系证道的生灵。
虽然没有达到叶尘的境界,但比之原著中洪易的那种半步彼岸的境界是一点不差。
“你便带着这个纪元的文明,再此开天辟地,进行下一个纪元吧。”
叶尘想了想,对太上道祖说道。同时,他将自己先前以元阳巨斧和开天如意打造出来的那柄巨斧,扔给了太上道祖。
想来,以一件神器之王为器,半步彼岸修为的太上道祖为锋,在混沌中行开天辟地之事,然后再新世界中延续阳神世界的文明,应当不会太难。
虽然开辟不了三千大千世界,但开辟一个大千宇宙还是可以的。
而叶尘,在他话音落下的刹那,他整个人便随着彼岸级别的太极图消失在了此地,前往了另一界。
原地,太上道祖收起了手中拂尘,对着叶尘消失的地方恭敬一礼,然后拿起了那柄神器之王的巨斧,陷入了沉默当中。
“开天辟地”
太上道祖手持巨斧,整个人弥漫出朦胧光晕,盘坐在混沌当中,他在思索,思索怎样才能够开天辟地,或者说,他要开辟一个怎样的天地。
对于叶尘,或者太上道祖这个境界的生灵而言,开天创世虽然简单,但如何渡过纪元大劫,混沌大劫,这就难办了。
就像生孩子一样,生个孩子很简单,但是如何养孩子、教育孩子,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故而,太上道祖陷入了思考当中,他盘坐在混沌当中,这一想,就是一万八千年
“嗡”
一万八千年过后,太上道祖醒来,他变得更加玄妙,那挡住混沌的朦胧光晕已经不在,整个人到处都弥漫着混沌的气息,其修为比之当初叶尘离开的时候还要高出不少。
轰隆
在醒来的刹那,太上道祖摇身一变,他手持巨斧,化为了一尊身形不知高到了多少的混沌古神。
然后,他一斧破开了混沌,开辟了天地。
自此之后,天地初辟,有天地之数,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而一元有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
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
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