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太子朱高炽目光转向朱高煦,继续说道:
“你现在还是多关心一下自己吧。”
“我听说老四已经将山东和河南的旱灾处理得相当出色。”
“如果你再不有所作为,想想看父皇会怎么对你,你应该心知肚明。”
说罢,他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悠然离去。
朱高炽的话让朱高煦脸上肌肉抽搐,心情沉重。
不得不承认,他的大哥说得非常有理,这次地域涉及颇广的旱灾确实是因为他而起。
在监国的这十几日里,他一心扑在军事上,对旱灾中百姓的苦难知之甚少。
父皇当时对他的批评,现在想来确实一语中的,他确实太过于争强好胜。
朱高煦深感懊悔,心中充满了自责。
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他当初就不该接受监国的重任。
或许没有接受监国重任,就不会有这些烦恼。
“唉,这可真是让我头疼。”
朱高煦摇头叹息,虽然他和父皇已经和解,但心中的结依旧难以解开。
河南遭遇连日倾盆大雨,终于结束了长时间的旱灾。
尽管如此,连续的灾害让当地民众依旧在艰难中挣扎,庄稼严重受损,复耕任务刻不容缓。
朱高华在山东和河南深得民心,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此行的目的正是要解民于倒悬。
当缺水问题暂时得到缓解,现实的耕作问题却依旧严峻。
看着一片狼藉的农田,朱高华陷入沉思。
此时,杨晨坚定地走到他面前,突然跪下,目光诚挚地看向朱高华。
“太子爷,请放心,交给我两年时间,我必让河南的田地重现生机,百姓们将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朱高华听出了杨晨话语中的狂放不羁,不由得微微蹙起了眉头。
他审视着杨晨,质疑道:
“豪言壮语谁都能说,但你若食言,可知会有何种下场?”
杨晨坚定地回应道:
“我愿立下军令状,为了国家,为了河南的百姓,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朱高华对此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落在杨晨身上。
“你既已放出豪言,我若不支持,似乎也不合情理。那就给你两年时间。”
他语气沉重地说道。
杨晨紧跟着承诺:
“若任务未果,我愿以人头担保,绝无悔言。”
朱高华轻轻拍了拍杨晨的肩膀,提醒道:
“遇事需冷静,稳重行事。”
他继续说道:
“即便两年内无法实现复耕,能让百姓生活好转,你也是称职的父母官。”
杨晨深受感动,跪地无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泪光。
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成功,让河南重现农耕繁荣,让民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坚定信念。
仅仅用了六天,朱高华便圆满完成了对山东和河南旱情的救援,而当初他承诺的时间是十五天。
提前完成这项任务,让朱高华心中窃喜,因为他可以如期返回,并实践对于谦的承诺,安排他前往山东履任。
由侯卿陪同,于谦虽安全无忧,却不得不忍受旅途中的“音乐”折磨。
侯卿不断地吹奏,并期待得到于谦的赞赏,每次都会问:
“你觉得我这曲子如何?”
这让于谦感到十分尴尬,内心几欲吐血,但表面上仍只能微笑着点头,竖起大拇指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