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都是姐姐家的事我只是和姐姐闲聊,提醒你一声,能那般视金银为泥土的,一般只有那么有数的情况。
一是他出身极富贵,富贵到根本不以金银为念,比如说宝玉。
二是他真真是个书呆子,拿个书本儿就能过一辈子,安贫乐道。
三则是,是个心怀大志者”
王夫人听到最后一言,眼皮都跳了跳,不过奇道:“你怎么想的这些想这些做什么”
薛姨妈苦笑一声,道:“说来也有趣,昨儿回去,发现蟠儿没甚干碍后,夜里躺下想的居然不是蟠儿,全是你家这个哥儿。这么些年来,见过多少家的少年俊杰,何曾见过他这样出彩的琢磨了半宿,才琢磨出这个孩子真真不简单。他所图者,怕是甚大”
王夫人闻言,阴沉下脸来,道:“爵位都给他了,他还想图什么这份家业都想拿走吗”
薛姨妈提醒道:“姐姐,贾家这份家业,怕未必能入他的眼,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的就起誓不取分文”
对于这种话,王夫人一个字都不会信,气笑道:“他不要这份家业,他吃什么喝什么拿什么去读书嚼用”
薛姨妈闻言一滞,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他到底打算如何,但看情况,他相中的,怕绝不是你家银库里的金银。
哎哟哟,不想了,想的头疼。
总之不管如何,姐姐你心里有数才好。
照我的意思,要么早早交好,趁着他还没成势,多埋些人情。
要么”
见王夫人面色霍然一变,眼神怪异的看自己,薛姨妈忙道:“你可别想左了,有老爷在,谁也不会想把他如何。再者,姐姐你心地仁善,寻常豪门中的阴私手段,你必不会用。”
王夫人哼了声,嗔怪的看了薛姨妈一眼,道:“也用不得东路院的笑话还没闹够再者,如今也不比先前了,琮哥儿得了好大的名头,又有恩师庇佑,还有衍圣公的看重,再像东路院那样没脑子,老太太都不会愿意。传出去贾家还要脸不要了不过”
王夫人话音一转,轻声道:“这孩子的确是个心思极深的,手段又没什么禁忌。
东路院琏儿之事,我总觉得蹊跷
是要看清,他到底什么心思才好”
墨竹院。
将香菱劝好后,贾琮对晴雯和小红二人道:“你二人带香菱去寻一处住处,妥善安置。如今她是客,等接了”
话没说完,香菱又“噗通”跪下,含泪道:“奴婢怎敢不知分寸,拿大轻狂只待见过父母爹娘,我就安下心来,给三爷做一辈子的奴婢,以报大恩”
贾琮笑道:“你虽是个好心的,可我们才更不好轻慢。既让你全家团聚,又怎好还拿人做丫鬟使再说,我这里也不缺丫头了。”
见香菱还要说什么,贾琮摆手道:“先别想这些了,等过半月,寻你父母的人回来后,你就知道和亲人团圆才是最重要的。去吧”
贾琮虽年不高,但气度沉稳,让香菱不敢再多言,老实跟着晴雯和小红去了。
之后,贾琮请宝钗上座,又让春燕再斟茶。
宝钗落座后,客气谢道:“还未好生谢过琮兄弟昨日之事呢。”
贾琮呵呵一笑,道:“宝姐姐,这些事老是提它,就无趣了。本就为琐事,过去了就过去了,宝姐姐看起来就是大气之人,何不再大气一回”
宝钗闻言,真真忍不住的目露异彩,叹赞道:“琮兄弟,好气魄”
贾琮呵了声,客气道:“宝姐姐也好气魄”
春燕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连眉毛都耷拉下来了
宝钗却看出贾琮是真不喜欢再谈这些,忙岔开话题道:“不知琮兄弟又出好诗好词了没前儿颦儿丫头在琮兄弟书里发现了一页纸笺,差点就笼了去不与我们瞧。万幸没有,否则真真错过一首好词呢”
贾琮闻言,都怔了下,细细的看起宝钗来。
宝钗被他忽然这般无礼的打量,羞的满面通红,她却不知贾琮心中所想者何:
这番话若是被后人听了去,妥妥又将被解读成宝钗的黑点。
只是现在瞧起来,她应该只是顽笑中恭维自己的好诗词。
可是真的很别扭啊
“咳嗯”
一旁的春燕都看不下去了,人家宝姑娘脸上都快凝出水来,三爷还这般肆无忌惮的瞧,真是无礼。
贾琮回过神来,忙歉意道:“抱歉,还望宝姐姐原谅我的失态”
宝钗忙道:“并不干琮兄弟的事,是我们没经过琮兄弟同意,擅自翻了琮兄弟的书,才”
听她娓娓道来,贾琮心中的别扭愈盛。
若不是能看出宝钗满满的诚意,贾琮真以为眼前这位艳似牡丹的宁静女孩子,是在不停的使坏,在给林黛玉挖坑。
不过,在和那双盈盈水眸对视上后,看着那温情似水的眸光波动,贾琮心里忽地一震,似终于明白过来宝钗之心。
她莫不是,提前过来消祸的
是了是了,她这样周密的心思,真要想算计林黛玉,也绝不会说出这样低浅的挑拨之言来。
不是明眼人,都能一眼看破。
更何况是他
只是提前消祸,也不符合她藏愚守拙的性子啊
不对她不是为了给黛玉消祸,她怕不是为了他
似也看出了贾琮明白过来,可却还是直直看着自己,薛宝钗忽地低头一笑。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宝玉和林妹妹又闹别扭了”
听贾琮直言相问,宝钗似愈羞,不过是轻声应了声:“嗯。”
s:推一本群里书友的书:仙魔大红楼
第一百二十七章 锱铢计较
随着这一声应,连满脸迷糊的春燕,都能感觉到气氛的变化,心里忽然酥酥的
然而贾琮却被这一变化,给弄的有些措手不及。
他原是知道因为相貌和一阙木兰令的缘故,再加上一笔“清臣体”,会让许多人对他生出好感来。
但这种好感多只是一种亲近,越理智的人,越分的清楚。
贾琮一直以为,宝钗、黛玉、湘云之流,均是极聪慧明白之人。
譬如黛玉和湘云,虽也渐渐对他亲近,但贾琮看的极清楚,这种亲近,就是亲戚朋友间的亲近。
可是比她二人还要理智许多的宝钗此刻流露出的情绪,就绝非亲戚间的亲近可解释了。
这是为什么
要知道,总共才见三次面啊
其实贾琮不知的是,对宝钗来说,相貌什么的,倒只是其次。
当然,赏心悦目总是好事。
但真正触动她的,却是那一笔“清臣体”。
淡雅恬静,古雅平和,拙中生秀,让其爱不释手。
再加上从姊妹口中,尤其是探春口中,得知了贾琮生平。
在那样的逆境中,犹不忘发愤图强,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