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为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出来的结果,就像是刚才大司徒举的例子,河槽营运,得有书账目的官员纪录吧沿路也得有仓储官吏来官吏吧还得有专门的护卫守护,有的官吏或许清闲,但却不可能没有。
眼下最大的矛盾,也就是在这一点上。
有的位子的确是意义不大,但又不能没有。
以前很多次官员制度改革,也是卡在了这里,没法子再进行下去。
这个时候问题说完了,楚弦开口说话了。
“有的时候,需要快刀斩乱麻,但有的时候,就需要庖丁解牛,需要将看似一样的事情区分开来,就如大部分时候,各地河运、陆运仓储是两张皮,而遇冬季,河道封闭时,数月时间仓储空置,官吏无所事事,这便是一种浪费,还有各地贡院,诸多官吏,只在乡试时发挥管理之权,却对各地县地、村地学堂不闻不问,导致很多地方教书先生无以为继,书本破旧,书堂漏雨漏风,却也无人来管,所以,目前的情况是该管的不管,官员大部分只是摆样子,吃干饭而已。”
这些,首辅阁级官员都很少涉及,但少知不代表不知,就算是不知,也有耳闻,不会否认,这倒是比在朝会上要强一些,朝会上的官员有时不知,还要装懂,类似的人可不在少数。
所以首辅阁的级别更高,讨论事情更有效率,那是有原因的。
此刻众多仙官若有所思,吏部尚书也是冥思苦想,楚弦说的这个,他倒是认同,可问题是如何做
光是梳理各地官员名录,加以调整,这就不是三五个人,三五天就能做完的事情。
楚弦也知道,今天一次讨论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结果,但他要的是一个风向,一个上层对下的一种态度。
楚弦就是要告诉天下的官员,圣朝这一次,绝对是要对你们开刀了。
至于法子,楚弦自然也是早就和白子衿讨论出了一屑目,但还需要细化,这件事也不是一日之功。
“我已成立所属尚书令内务府部,接下来会入驻吏部,协助吏部整理官员名录,同时重新划分职权官位,以往一些变革问题在于只对下,对上却是没有变动,此番,要先对上变革,就从京州开始,五品以上的官员先行划分,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该取消的取消,该合并的合并,甚至一些官署衙门,若是需要也可取消合并。”
楚弦语气坚定,但实际上也是在试探性的说了一句。
这一次的动作太大,有多大,只有楚弦清楚,而且相信这番话说出来,首辅阁各位也应该是能看得出来。
之前小打小闹,他们可以同意,但现在能否同意,就不一定了。
毕竟按照楚弦的说法,这种变动涉及的范围简直是上不封顶,说不定,首辅阁内的职权划分,也得跟着变动。
因为只有上面动了,下面才能对应的变动,否则上面不动,只让下面的官员去动,谁也不愿意,之前几次变革之所以失败,问题点也在于此。
果然楚弦这一句试探出来,首辅阁内的气氛就不一样了。
动别人和动自己,那绝对是两码事,而且就算是首辅阁级别的官员,这个时候也想不懂,楚弦这种对上的变动是要怎么变,难道说,他还打算罢免首辅阁成员
所以此刻在场的官员,除了萧禹太师之外,都是面色古怪,哪怕是大司徒也是一脸惊愕,估摸没想到楚弦会搞这么大的动静。
实际上有些话,楚弦还真没打算现在说,可看到现在的情况,似乎趁热打铁说出来比较好,也能早一点做通首辅阁这边的工作。
所以楚弦道:“我再举个例子,就说首辅阁。”
首辅阁三个字出来,在场的仙官都是神色一变,甚至就连一直闭目沉思的萧禹太师,也是猛的睁开眼睛。
现场的气氛,一瞬间变的极为紧张。
自古以来,谁敢妄议首辅阁
楚弦这位尚书令,怕是头一个。
当然,现在的楚弦是有这个地位,但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还是让绝大多数仙官都有墟色一变。
杨真卿的反应最明显。
“楚大人,首辅阁乃是圣朝核心中枢,你的意思是说,首辅阁这边也有问题”这是反问,但实际上,是在质问,是在否定楚弦即将要说出的话。
无论楚弦接下来说什么,杨真卿都不会认同。
第七百九十二章 先动首辅阁
这倒不是因为两人之前的恩怨,之前的事情,无论楚弦还是杨真卿实际上都已经揭过了,不会再提,眼下,杨真卿单纯只是因为楚弦的这种大胆。
在他看来,即便是他这位右大师,首辅阁的二号人物,都不敢说首辅阁如何如何,楚弦就算是尚书令,也绝对不应该说这种话。
杨真卿知道其他仙官也肯定不满意,但碍于楚弦尚书令的身份,不好开口,所以他必须开口。
杨真卿说完,那边大司徒也是少见的反驳楚弦“楚弦,你要知道首辅阁乃是圣朝核心,无论有没有问题,都不可妄动,否则很容易动摇下面,首辅阁的价值,在于行使最高权力,更在于稳定军心。”
显然,也是很不赞同楚弦的观点。
只是他们都误会了一件事。
楚弦以首辅阁举例,并非是他们所想的那样,楚弦估摸早就预料到这一点,此刻是取出几张纸,施展术法,投影而出。
“首辅阁的问题在于没有细分职权,便如讨论土地变革,这是内政之术,相对于内政,兵部尚书、两位上将军,大司马大人,可以说并不擅长,便是参加,也难以提出建议;同样,若是涉及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