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 / 2)

李定国在初获此书的时候,大为震惊,读之数日,如获至宝。甚至他连夜读书推演,几乎夜不能寐。

最后白明修也是干脆找军事理论也不错的赵旭,整理这本西陆兵法,直接开设军官学校,培训这群大明的新军官们。

虽说李定国为复主帅,但实际上白明修本身对军务插手很多,很多政策甚至都是出自他手的。

白明修甚至编写了复的训练手册,安排了各部队的训练日程。不仅部队有早操、晚操,白明修还带有后世人特色地给复安排了思想政治课,内容还是他自己亲手编纂。基本上是讲述清军在中原的残暴行径,教授官兵们一些中国传统的道德道理,甚至还会灌输一点朴素的红色思想理念。

总之他的思想政治课目的很明确,让士兵们知道敌人是谁、为什么要打这个敌人,并且增强士兵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性,同时提升他们凝聚力。

为了提升士气和团结,白明修还安排给复一些文娱活动。他请那些难民中有本领的艺人,为复说书、唱戏,还让复自己进行文体活动。军中蹴鞠很快就流行了起来,规则自然还是现代足球的规则。

李定国也是颇为惊讶,为何年纪轻轻的太子居然如此全能,甚至将偌大一个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安排得妥妥当当、人人归心,这般本领是他也自愧弗如的。

复的军官们在这个阶段会累一些,白天要组织士兵们进行训练,下午到晚上的时间,还要接受总教官赵旭的讲课。军官们往往前一天晚上学到的东西,第二天就会应用到士兵身上。

明军的队列训练也逐渐慢慢有了样子。装备燧发枪的第一团、第二团已经初步地可以使用“三段击”,也就是半回旋这样的射击技术。

装备火绳枪的第三团,则是配合长矛兵进行改进版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的训练。

在这个时候的明朝将领们,是不存在像后世一些人一样,强自辩称中国的战术和技术是最好的,洋人处处不如中国。李定国他们非常灵活和自然地在吸收着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的成果。这个时候,明人还没有故步自封到那种变态的程度。

敢于接受不如别人的现实,能够虚心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一个民族强大的体现。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白明修一边练兵,一边在缅甸搞建设,同时还不断地派出探子前往滇缅边境进行打探。

在训练的队伍里,并没有他的蛮族兵。因为不同于另外的部队,白明修的蛮族兵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山地部队了。蛮族兵出没于山林之中,隐蔽性强。白明修特意派出了两个山地步兵团,在缅北高原活动。

一个个关于清军动向的消息传来,白明修已经探知,吴三桂和爱星阿果真分两路共十万大军从云南出发,直扑缅甸。按照这个速度,清军将于十一月末抵达阿瓦,摆在白明修面前有两个选择,据守阿瓦城打一场防御战;或者主动出击,野战歼敌。

在得知清军即将到来的时候,白明修还没有什么震动,反倒是一些大明小官和亲眷们变得害怕起来,甚至永历皇帝朱由榔也传旨召见监国太子,要商议圣驾迁跸之事。

022 迟疑的吴三桂

永历十五年十一月,满清平西大将军吴三桂与定西将军爱星阿,率领右路军五万,取道南甸、陇川、猛卯,与马宁、王辅臣带领的2万左路军出姚关,最终在木邦会师。

此时已经有越来越多有关南明“残军”的消息传来,清军一路上走来,并未寻获任何明军,进占木邦也没有什么阻碍。

吴三桂浓眉深锁,明军的动向让他有些吃不准。这一次清军大举进犯,意欲捉拿永历皇帝,彻底消灭南明的反抗势力,其实吴三桂本人的决心是要比满清更大的。在吴三桂平定云南之后,满清曾认为逃入缅甸的永历已经不足为虑,即便要处理掉他,也可以留待之后。况且满清连年用兵,财政十分困难,甚至横征暴敛。但是吴三桂却坚决地认为,应当追杀永历,彻底扫平南明余孽。

吴三桂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向清廷上疏,力主用兵。这封上疏最终还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被清廷拿出来diss吴三桂,使得吴三桂全无立场扶植明朝宗室,更为天下人唾弃。

吴三桂原本认为,从云南出兵攻打南明残军,是易若反掌之事。李定国在磨盘山虽然重创了清军,但是已经难成气候。吴三桂这次领七万兵马,相信能一举消灭南明余孽。

可是从不断反馈过来的消息,原本他指望能够将永历直接交出来的缅甸政权,居然被南明给灭掉了。而且据说南明太子朱慈煊,年仅十四岁,却带领明军作战,颇得人心。朱慈煊不仅救出了永历,甚至还会师了李定国、白文选,明军现在有一万人马,据守阿瓦城,清军若是攻城,可能难度就直线上升了。

吴三桂找来了爱星阿商议,爱星阿是旗人,这番西征带的是八旗的精锐,虽说名义上归吴三桂节制,但实际上八旗兵吴三桂是使唤不动的。

其实到了这个年代,满清八旗的战斗力已经逐渐堕落了。之前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讲得其实是宋代的女真,而满清这些所谓建州女真,只不过是附会上的假女真。满清入关得天下,其战斗力其实并没有外界传言那么高。是孔有德、洪承畴等汉人带来了火器和军略,再加上明军和农民起义军实在烂泥扶不上墙。

到战争的后期,满清八旗已经不是战争的主力了,打仗基本上靠得都是吴三桂、耿精忠这些汉奸和他们的汉军。甚至到了三藩之乱时,八旗基本上就堕落得差不多了。真正打仗的是绿营,八旗起不到什么主力作用,就是跟在绿营后面尾随一下。

满清八旗的战斗力保持,历来都是靠抓柳条边以北的生女真,在白山黑水条件艰苦的生女真部族,是真的凶悍野性,战斗力很强的。所以很多历史爱好者都认为,俄国端了满清的老巢,满清再难补充生女真,导致真正的八旗战斗力彻底得消失。等到了19世纪前后,连绿营的战斗力也荒废掉了,对付什么白莲教起义、鸦片战争的,基本上都是用的团练乡勇,太平天国时期更是湘军、淮军这些了。

只是这个时候,爱星阿还没有觉悟,他对于吴三桂,仅保持着面子上的尊重,但内心中,还是觉得吴三桂就是他们八旗的包衣奴才。

吴三桂对爱星阿说道:“逆渠在缅,已攻破缅京,缅甸土司都已俯首。今日桂王指永历有坚城之固,有一万兵马,若是能饵以功利,诱得周边土司相助,则我大清此番进兵将困难重重。”

爱星阿却冷声道:“平西王,前次遇先帝大行,你犹豫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