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1 / 2)

d,进城的时候吴三桂还注意选择了没有人的夜里,他不想让昆明人看到自己一副败军之将的样子回到城中,怕人心起伏,可是他却不知道的是,整个昆明已经在到处流传着太子殿下缅北大破吴贼的段子了。

吴三桂进城后,才是惊魂甫定,他王府中的侍从为这位平西王置了洗澡水,为他梳洗了一番,吴三桂换上了一身更体面的袍服,这才回到堂中,一股疲惫感满盈心头,吴三桂对着铜镜敲了敲自己的头发,居然这几日又白了许多。

夏国相也说道:“岳父大人,此间无事,还请您老人家多做休息,养精蓄锐。”

吴三桂也说不出什么自己仍精力旺盛的话,准备这边休息下,却听到堂外一阵嘈杂声,一名兵丁焦急地走进来,跪倒在地拜了拜,对吴三桂说道:“王爷,府外传来军情,伪晋王李定国大军袭滇,已至永昌府,永昌府不战而降。”

吴三桂一惊,但是这事其实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果然来了吗,想不到李定国居然连脚步都没站稳就攻入云南了,这一步倒是行的差了。”

吴三桂毕竟从军多年,还是有一些基本判断和信心的。

可是不过多时,居然又有一个传令兵跑进了堂中,同样的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启禀王爷,南甸、干崖、陇川等地二十余家土司反了,我们派去的官员不是被迫降就是被斩杀了,云南以南各州县,已经落入敌手”

“你说什么”吴三桂大惊。

尽管他其实很看不上云南的这些土司们,单个看他们的力量都是很薄弱,因为这些土司在他看来就是一些寨主而已,手上没有什么兵,更没有什么武器,行军打仗都是外行。但即便如此,他们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还是让吴三桂产生了一些压力。更不要说,这些人是直接投靠了李定国。

夏国相也脸色很差,他分析道:“一定是有人提前就勾连了这些土司,不然不可能在我们新败之后,他们就立即这么恰好的连同起来造反,难道伪明那边有人已经知道在缅北会击败我们,提前做了这些布局这不可能的吧”

吴三桂惊疑不定,始终说不出话来。

少顷,令人不安的第三个传令兵也来到了王府,此时这传令兵的脸上已经全是血污,显然经过了一番厮杀。

“王爷,大事不好了,总兵王会反了他杀了同僚,扯旗反旗,已经兵发昆明,意图不轨。”

吴三桂的身体晃了一晃,倒进了后面的圈椅中。夏国相和侍从连忙扶住了吴三桂,深怕他一口气背过去,就呜呼哀哉了。

这三个消息,立即就让整个云南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失去了优势兵力的吴三桂,一时间发现自己在云南居然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其实本身吴三桂夺取云南的时间就不长,对于云南地面的消化吸收工作不好。而且云南各州府内大部分都是一些降清的官员,他们不过就是一些墙头草,形式一变就立即改换阵营。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本来就心系大明,只是暂时委身于满清鞑子。

夏国相此时建议道:“岳父大人,此时应该立即紧闭城门,严加防范,不知道昆明有多少李定国派来的内鬼和探子,一定要避免他们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吴三桂眼中精光一绽,说道:“全城宵禁,给我大搜全城,一定要把奸贼抓出来”

“八百里加急通报朝廷,逆军入滇,请朝廷发兵支援。”

“号令滇中各军总兵前来昆明,孤要再战李定国,一雪前耻”

一条一条的号令发出来,吴三桂毕竟是久战悍将,虽然遭遇大败和变故,但是仍旧有不动如山的能力。他自己不是不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状况,但是吴三桂自信凭借昆明坚城,至少他能够拖住明军和李定国。

昆明城尚有清军两万多人,基本上就是吴三桂最后的底子了。已经知道明军火器厉害,吴三桂是绝不会再跟李定国进行野战了。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固守待援的打算,因为他感觉明军只不过是强弩之末,回光返照了。

“嗯,还要弄清楚,李定国的那些武器,究竟从何而来。”吴三桂意味深长地说道。

054 兵围昆明

李定国的进军速度远远比吴三桂想的速度更快。

在吴三桂收到李定国大兵压境消息的第三天,李定国所率的前锋部队便已经出现在了昆明城的外围,吴三桂手下将领塔新策轻视明军先头部队,欲将其歼灭,结果反倒被明军一举击破。

有了这一战之后,尽管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清军再不敢贸然行事了,看到明军远远地安营扎寨,也只是假装没看见,不敢出击求战。

晋王李定国在第二天抵达昆明城外的时候,也是相当的意气风发、顾盼生姿。

对他而言,已经很久没有带领如此壮盛的军队出战了。虽然缅北一战以少胜多很是提气,但是能够将万军而战的感觉,非同寻常。更何况,缅北会战虽然名义上是李定国打的,但是其实中间大多数左右战局的决策都是白明修所下,而这一次攻略云南的战争,则是李定国独立领导。

“也不知太子殿下和陛下此时是否已经抵达澳洲了。”李定国在战前却并没有想如何作战,反而是在想澳洲的事情。

他手下的部将靳统武道:“说是从缅甸至澳洲有二十多天的航程,想来圣驾已经抵澳,回来的信件也估计很快会送到阿瓦。”

靳统武此时又哈哈笑道:“说起来,太子殿下可真乃神人,殿下在仰光接触那不列颠人,连同我缅甸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单是一艘海船,就可收获上万两的收入,若是广开海路,我们的军费是大有指望了。”

李定国道:“延平王居福建,有巨舟数百,郑家一贯把持东海海贸,如此看来,郑家的财力倒是非常丰厚了。太子殿下眼光独具一格,通悉古今中外。有太子监国坐镇大局,我大明中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