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间其实也可以偶尔飞回去。”
他的系统可调派的雇佣兵部队中多了一个,也就是系统在这个主线任务中附赠的,来自钢铁雄心4的普通级机动步兵旅,这个旅的规模不大,是由五个比较大的步兵营组成,再加若干个其他功用的营,跳过了大明正规军的师旅团营的四级编制里的团级编制,倒是比较符合游戏的设定。
“咦,这个步兵旅是属于二战英国印度军团的么武器也都是英制,夭寿了。”
白明修看着系统介绍的画面中,穿着英式军服,居然还是大包头的士兵,站得军姿都让人很不顺眼,感觉他们下一个动作就应该是高抬腿一样。当然最违和的是,这些士兵遵循了系统的一贯设定,长相全部都是大明汉人的长相,但是行为模式上高度接近原本设定的英印军队士兵的样子,也是能够说当地语言的。
“这战斗力,是肯定不如我大明正规陆军的。”白明修直接下了定论。
大明正规军陆军不仅是训练水平高,整体士兵的素质也比较高,而且装备水平其实是强于英印军队一个层级的。大明本土的正规军已经全面换装了突击步枪,这突击步枪还是白明修照葫芦画瓢让军工厂搞出来的仿制八一杠,根底上还是ak47这种武器,只不过大明的制造能力实际上是比冷战初期的苏联强的,造枪水平更高。
英印军队还是拿的一水儿的恩菲尔德,而且炮兵还是比较孱弱。白明修可是另一位面大炮兵主义的异世传承者,本土正规军火力是吓人的,团级配新式105榴弹炮,师级就是155毫米榴弹炮,一些单位甚至还有自行火炮。集团军规模上,就有了自走火箭炮,可以说,大明陆军的存在就是欺负人。
555 试金石
皇帝陛下呆在孟加拉,要亲自指挥一场战争,彻底拿下整个南亚次大陆,这个消息传回京师之后,立即就引起了理政院的大地震。
不仅仅是内阁以及兵部的人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活动和工作,确定情势,其他的部会也没有好到哪儿去,比如交通部要协调运力调配,比如贸易部要权衡战争给印度洋贸易带来的影响等等。
尤其对于新任兵部尚书的侯晓群上将,压力更是巨大。本来军队之中资历比他老,战功比他显赫的人还在,但是都不适合就任兵部尚书的职位,所以侯晓群才担任了这个大明最重要的部会的尚书。
原本整个并不都在紧锣密鼓地在准备接下来欧洲战争的动员性工作,结果光复皇帝陛下横插一脚,通知兵部,麻利地将国内一个集团军派过来,然后连刚刚分家出来的孟加拉宣慰司的藩军,也要从10万兵力,一口气翻到50万兵力。
这一切都不怎么科学,让大家都很无所适从。
“好好地,都没有说过要打印度,明明都考虑欧洲那边的兵力投送的问题了,结果倒好,先派这么多人去印度。”侯晓群慨叹一声,休息室里坐着的基本上都是光复战争中随同皇帝陛下战斗的一些老将领了,很多人那个时候二十多岁,现在四五十岁,正是一个将领的黄金之年。
算是铁铁站边白明修的悍将商仲和大笑道:“管那些许多干什么,陛下有命,我们冲锋陷阵,本就是军伍之人的本分了,而且想来孟缅分家,就已经考虑了要进一步整合次大陆进入我大明的战略版图之中。”
已经留了络腮胡子的高宁,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欧洲大战,虽然是迫在眉睫,但可能我大明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深入进去。毕竟我大明已多年没有组织比较大规模的战役活动,陛下也可能希望让印度作为我大明军队的一块试金石,尝试一些东西,查缺补漏,而之后用在欧洲上面的时候,更为顺手。”
侯晓群倒是也得到了一些思路,“通过看孟加拉宣慰司那边加大组织动员,来看我们本土这边加大动员吗不过从时间上来说,恐怕印度这边刚收了,欧洲又要打了。”
商仲和是非常开心:“最好如此,歇了这么些年了,感觉大明是白养了我老商这个武夫,现在也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高宁倒是又转向了苏叔桓问道:“苏帅,您有什么想法”
苏叔桓在大明军队中地位崇高,毕竟在光复战争中,苏叔桓带领着大军团转战南北,收复了近半大明的土地,后来又一路将大明的疆界推到了伏尔加河流域,民间甚至以大明霍去病这样的美名称呼他。当然,实际上霍去病的功绩,是远比不上苏叔桓的。
整个大明的军队体系中,上将就是军衔的尽头了,上面倒是还有荣衔,也就是元帅。大明前后只封了两个元帅,一个就是晋王李定国,另一个便是苏叔桓了。就连瀛王郑成功也并未有元帅这样的荣衔,当然他算是自领一国,什么荣誉都没有必要再多加给他了。
苏叔桓这二十年来不算蛰伏,算是密切地参与到大明的军队建设中来。他协助各大集团军的组建,并在不断地探索着军兵种的联合作战之路,还在大明打造了三个实战化演习基地。
苏叔桓后来一直担任着参谋总部的参谋总长,尽管外界对于军队的认知在衰减,但是苏叔桓却不断地在位大明陆军做贡献。
“破印度诸邦,小事而已,打赢自然的,但陛下想要看到的,不是打赢这么简单,陛下希望看到时隔这么多年,我们兵部、大明三军做事仍旧非常可靠,组织调度能力精湛。选调一个集团军前往印度,可能就是我们一拍脑袋的事情,但是真的操作它成功,其中复杂,各位一清二楚。我们大明已经很多年没有这种规模的兵力调度了。再者,另一件事孟加拉这次要扩充藩军五倍,虽然就我的观点来看,是完全没有这种必要的,但是陛下既然这么做了,肯定是有其中深意,可能也是对我们大明体制的一种测试。孟加拉能做了,本土自然能做,我们再面对更严重的危机的时候,应对起来也会相对从容。”
侯晓群赞道:“不愧是苏帅,想得就是比我们这些人要透彻。”
苏叔桓道:“这一次打仗,是拉过去立即就要上战场的。而且敌人莫卧儿、马拉塔、迈索尔这些印度番邦,实力与多年前也不同了,我看过锦衣卫对莫卧儿精锐的评估,认为我们的藩军如果正面战场一对一打他们,胜算也就是五五开。所以,我们大明陆军一拉过去,就要打仗,有可能还是硬仗。准备一定要完全,而且我的建议是,不要临时编组一个集团军去,而用整建制,战力完整的集团军去打这一仗。”
苏叔桓又对高宁道:“高将军,我知道你和你的团队都在做有关类似的预案,并且花了三年的时间进行了多番运营和验证,现在就是你的预案发光发热的最好时机了。”
高宁点点头:“高宁必然不负众望。”
其实整体的做事工作流程,都是早期在光复战争时期就奠定下来的。白明修是一个特别热衷于做计划和搞执行的这么一个人,所以一件事情的不同面向、多个流程,他是一定要掰开了揉碎了,然后计划到位。到真的遇到需要执行计划的一天,便把早做好的任务一条条安排下去,让不同的人去做。